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正将

正将

军职名。北宋神宗行将兵法,每路兵设一员统领。金朝诸边将亦置,正七品,掌率所部轮番巡守边境。


宋代实行将兵法时将一级编制的统兵官的正职;也是南宋时期屯驻大军下将一级编制统兵官的正职。金亦置正将,为诸边将之一,秩正七品,掌提控部堡将、轮番巡守边境。参见“将兵法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雎鸠氏

    官名。同“鸠氏”,见“鸠氏”条。

  • 王府引礼舍人

    官名。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引礼舍人,员额三人,后裁去二人,掌按对宾客,赞相威仪。

  • 司关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司关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仓部侍郎

    官名。隋朝尚书省度支尚书属官,仓部曹(司)长官。员一人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(583)加为从五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仓部郎。官名。隋朝初年改仓部郎为仓部侍郎,隋炀帝时又改称仓部郎;是掌管粮

  • 上都柴炭局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秩从六品。十六年,改提举司,升从五品。成宗大德八年(1304),复降为局,正七品。隶宣徽院,置大使、副使各二员。

  • 员外散骑常侍

    官名。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,无员数,后为定员官。三国魏末置,两晋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沿置。属散骑省(东省、集书省)。初多授公族、宗室,虽是闲职,仍为显官,南朝宋以后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、衰老之士,地

  • 出身

    官制用语。①指出任做官。旧以当官为委身事君,故以出身代指做官。《三国志·杜畿传》注引荀绰《兖州记》:“(杜柯)时幼小,不能让。及长悔恨,遂幅巾而居,后虽出身,未尝释。”《魏书·房亮传》:“时边州刺史例

  • 十武将军

    武猛、武略、武胜、武力、武毅、武健、武烈、武威、武锐、武勇等十号将军的合称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置,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。陈改为拟六品,比秩千石。十位带“武”字的杂号将军名的合称,南北

  • 武藏下大夫

    即“小武藏下大夫”。

  • 不召之臣

    不可召致的贤臣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故将大有为之君,必有所不召之臣;欲有谋焉,则就之。”《后汉书·杨秉传》:“夫明王之世,必有不召之臣,圣朝弘养,宜用优游之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