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杂号将军

杂号将军

地位较低、置废无常、无固定职掌的诸名号将军的泛称。汉朝除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及前、后、左、右将军等重号将军外,皆为杂号将军。魏、晋以后将军名号骤增,除上述将军外,领军、护军、四征、四镇、四安、四平、中、镇、抚三号及征虏、伏波等将军亦列为重号将军,唯宣威将军以下至偏、裨将军仍称杂号将军。


(1)在汉代指中朝近卫将军(大将军,骠骑、车骑、卫、前、后左、右将军)之外的列将军,多为掌征伐而设。(2)晋与南朝时将军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实际领兵的将军,多为禁卫军中的将领,一类是具有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其中作为优礼大臣的称为重号将军;名位低于重号将军,但亦可开府置僚属,使车服仪仗增尊的称为小号将军;此外的便是杂号将军。北朝的情形类似,如《隋书·百官志》所记北齐戎号自正二品至从九品,均用以褒赏勋庸,与实际的军事无涉。此类具有加官和散官性质的将军,至隋唐遂厘定为武散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官令

    官名,汉置,凡出铁多的郡县皆置,掌铸造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边县》。参看“铁官”条。

  • 道录司副印

    官名。清朝道录司副长官。分掌天下道教之事。天聪五年 (1632) 设,一人,由道官带原品衔充任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裁。

  • 山陵使

    使职名。唐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始置,掌议帝后陵寝制度、监造帝后陵寝,阎立德曾充任。昭宗天祐元年(904) 遇弑,以平章事裴枢充山陵礼仪使、独孤损充山陵使、权知河南尹韦震充山陵桥道使,行安葬大礼

  • 德木齐

    封号。清朝藏传佛教职任喇嘛。位在副达喇嘛之下,格斯贵之上。于北京、盛京、热河等地各设若干人。分掌佛教寺庙事务。

  • 左右骁骑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左右骁骑率上士”。

  • 贴黄

    ①公文制度。唐朝敕书皆用黄纸,下两省议决,凡有更改,再以黄纸贴之,故名。宋朝奏状、札子皆用白纸,有意所未尽,别以黄纸书写附贴于后,亦名。明崇祯时 (1628—1644) 由官员本人摘取奏疏要点,书于黄

  • 昭武副尉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正六品下武散官。北宋初沿置,为正六品武散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罢。官名。唐置,正六品下,为武散官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。

  • 千长

    官名。汉朝西域龟兹等国置之。龟兹国有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。官名,匈奴和西域龟兹国等置此官,意即千人之长,掌千人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诸二十四长,亦各自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,裨(辅佐)小王、相、都尉、当户

  • 西染色库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(978)置,掌收受染色之物以供染院之用。官库名。宋太平兴国二年(公元977年)置,掌收纳染色材料以供染院之用。监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任,次年又置东染色库,咸平二年(公元9

  • 西南面都招讨司

    即“西南面招讨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