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攒典

攒典

吏名。金朝始置,掌诸仓、草场之钱粮帐目。岁收一万石以上之仓设二人,草场设二人。元朝沿置,凡与钱粮有关之仓、库、务中均设有,员额不等,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。明朝负责税务之衙署亦设有。清朝为地方吏员之一种。清制,地方之吏员有书吏、承差、典吏、攒典四种,攒典为各首领官、佐贰官、杂职官所属之吏。如县丞、典史之属吏均为是称。


吏员名。金元时置于与钱粮有关的仓、库、务,掌会计钱粮数目。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。清代设于司道及府厅州县衙门,属于书吏人员。《清会典·吏部》载:“外吏之别四:……四曰攒典。”注:“首领官、佐贰官、杂职官之吏,皆曰攒典。”设于布政司者,分属于经历、理问、库大使等,名额一般二至三人,多者四人; 设于按察使司的,一般是经历司、司狱司各一人(个别置二人),有数省照磨所各一人; 道员衙门中的攒典,仅有个别衙门在库大使之下设置一人;此外各府厅州县均设攒典,协助府厅州县的属官办理具体事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捐例

    清朝捐钱授官之章程。初由补充军饷、兴办工程及赈济之需,准富民献纳款项,依例奖叙,后遂列为正项收入,明订章程及价格,如“河工捐例”、”海防捐例”等。是为暂行事例。又有捐贡监、衔封、加级、纪录等为现行事例

  • 卿大夫

    ①卿与大夫爵名合称。周朝及春秋战国时天子和诸侯所封。《公羊传·襄公十一年》徐彦疏:“卿、大夫者,皆是爵号,但大同小异而已。若总而言之,皆曰‘卿大夫’; 若别而异之,乃贵者曰卿,贱者曰大夫耳。”详“卿”

  • 印经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刊印佛经等务。设于仁宗延祐元年(1314)。三年,升为广福监; 五年,分出延福监,皆正三品。英宗至治元年(1321),广福监降为广福提举司,延福监降为延福提举司,皆为从五品。

  • 行间之吏

    战国秦国称在军队中担任职务的官吏。《商君书·境内》: “行间之吏也,故爵公士也,就为上造。故爵上造,就为簪袅。”

  • 震狄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新莽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”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征伐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厌难将军陈钦、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。”

  • 省辖市

    市的等级之一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,凡隶属于省的市称省辖市,与县平行。至民国三十六年(公元1947年)全国共有省辖市五十八个。

  • 隶副奏折

    文书名。即奏折之抄件。详“奏折”。

  • 左伯

    见“左右伯”。官名,即诸侯,为一方之长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(丰)子寻为侍中京兆大尹藏德侯,即作符命,言新室当分陕,立二伯,以丰为右伯,太傅平宴为左伯,如周召故事,莽即从之。”师古注曰:“分陕者,欲依

  • 官名。僧官。《隋书·百官志(中)》:“昭玄寺,掌诸佛教。置大统一人,统一人。”参见“都统”。

  • 总领事

    官名。清末派驻外国的官员。光绪元年(1875)始设。秩四品,奏补。掌总领事馆事务,保护华侨。辖二等、三等书记官各一人,二等通译官一人。外交官名。清置,为领事中最高级。清末外务部属官有总领事十三人,从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