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承旨

承旨

官名。①唐朝有翰林学士承旨,五代有殿前承旨、枢密院承旨,御史台、三司、閤门、客省承旨。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(940)除翰林学士承旨外,殿前承旨改为殿直,枢密院承旨改为承宣,御史台、三司、閤门、客省承旨别定其名。宋朝有枢密院都承旨、副都承旨、翰林学士承旨等。详见各条。②唐朝内官,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置五员,正五品,位同才人; 咸亨二年 (671) 废。③西夏中书、枢密、内宿司、磨堪司、功德司等置,位各司正、副职之下。


官名。1、翰林学士承旨,属翰林院,位在诸学士之上。唐宪宗元和元年命郑絪为翰林学士承旨,凡是大诰令、大废置、重要政事等,都得专对。宋元两朝都沿用此制;明朝废。

2、枢密院承旨,属枢密院。五代设枢密院承旨和枢密院副承旨,以各卫将军担任。宋承袭五代官制,除设枢密院承旨、副承旨外,而有时又增置枢密院都承旨、枢密院副都承旨;掌管承宣旨命,通领院务。参看唐朝元稹《长庆集·翰林承旨学士记》、李肇《翰林志》、宋朝孙逢吉《职官分纪·都承旨》、《文献通考·职官·枢密院都副承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官长丞

    官名,为内官长与内官丞的合称。汉置,属宗正,掌分、寸、尺、丈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宗正》:“内官长丞……初,内官属少府,中属主爵,后属宗正。”注:“师古曰:《律历志》(说)主分、寸、尺、丈也。”参看

  • 待补

    宋代太学招补新生的方式之一。其法是在诸路解试终场人中挑选百分之六送往太学补试,称为待补。张士南《游宦纪闻二》说:“淳熙丁酉四年(公元1177年),议者以‘混补’太学生,人数猥冗,遂立‘待补’太学生之法

  • 宗祝

    官名。西周始置。春秋齐国沿置。掌宗庙祭祀祝禳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(周武王)命宗祝享祠于军。”

  • 文资官

    金代文散官之称。《金史·选举志二》说:“凡进士则授文散官,谓之文资官。自余皆武散官,谓之右职,又谓之右选。文资则进士为优,右职则军功为优,皆循资,有升降定式而不可越。”

  • 听选

    明任用官员方式之一。初授者谓之听选, 由吏兵两部分别主持, 厘其流品,平其铨注。主要以资历为铨注的依据,所谓资历,大致分进士、举贡、吏员三等。进士一甲三名例授翰林院官,其中状元例授修撰,榜眼、探花例授

  • 渠率

    渠通巨,率通帅。渠率即大帅,又称渠长、渠魁。多用于敌军主将或少数民族首领。《汉书·吴王濞传》“胶西王胶东王为渠率,与菑川、济南共攻围临菑。”参看“渠帅”条。

  • 中政院院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中政院长官,正二品,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,及番之士、汤沐之邑。其佐官有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等。见《元史·百官四·中政院》。官名。元置,为中政院的长官。见“中政院”。

  • 储嫡

    太子的称谓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降夺储嫡,开萌邪蠹。”

  • 吏部阙榜

    宋朝吏部流内铨公布官缺的文榜。仁宗皇祐(1049—1053)中,吏部流内铨设阙亭,凡州县报官缺,即时出榜公布,称吏部阙榜。后部吏往往隐匿不宣,甚至公然论价卖给选人。宋代吏部流内铨颁布官阙的文榜。皇祐年

  • 司药丞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恩幸传》: “(常)季贤起于主马,世宗初好骑乘,因是获宠。位至殿中将军、司药丞,仍主厩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