批本处
官署名。清朝内阁所属之办事机构。乾隆(1736—1795)以前称“红本房”。设于宫内。掌进本、批本事务。每日进本,将满票签处所送转奏事处进呈。本章发下后,均用红笔将皇帝阅定之签批于本面,再交满票签处。遇改签及折本,则记档存案,按日发交办理。司员有满翰林官一人,内阁中书七人。
官署名。清初为避免明朝秉笔太监之弊,特设批本处,专营批发本章。凡经内阁票拟进览决定之本章,交批本处批示,付内阁录旨发抄,俗称红本。见《清会典·事例·内阁职掌》,参看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内阁》。
官署名。清朝内阁所属之办事机构。乾隆(1736—1795)以前称“红本房”。设于宫内。掌进本、批本事务。每日进本,将满票签处所送转奏事处进呈。本章发下后,均用红笔将皇帝阅定之签批于本面,再交满票签处。遇改签及折本,则记档存案,按日发交办理。司员有满翰林官一人,内阁中书七人。
官署名。清初为避免明朝秉笔太监之弊,特设批本处,专营批发本章。凡经内阁票拟进览决定之本章,交批本处批示,付内阁录旨发抄,俗称红本。见《清会典·事例·内阁职掌》,参看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内阁》。
官名。即右千牛卫将军,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右千牛府将军置,旋改右千牛卫将军。
官名。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),改通仕郎置,为选人阶官,从八品。文散官名。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改通仕郎为从政郎, 秩从八品。参见“通仕郎。”
官名。北齐置,属司农寺。有丞。
郡散吏名。汉代置,《后汉书·周盘传》记蔡顺以至孝称,“太守韩崇召为东閤祭酒。”无具体职务,为郡府中的高级散吏。
指封邑的疆界。《尚书·周书·毕命》:“申画郊圻,慎固封守。”孔颖达疏:“郊圻,谓邑之境界。”
官名。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改主爵中尉置,掌封爵之事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名右扶风,治内史右地,为三辅行政长官之一,职掌全异。官名,汉景帝中六年改主爵中尉为主爵都尉,掌封爵事。汉武帝太初元年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指挥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袍”。
官名。东汉置,隶少府所属钩盾令。秩四百石。直里,园名,在雒阳城西南角。官名,东汉置,俸四百石,掌直里园。直里园在洛阳城西南角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府·钩盾令》。
见“衙内指挥使”。
官名。辽置,见“契丹行宫都部署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