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威将军
官名。①东汉末曹操置。为领兵之官。蜀、吴亦置。晋、南朝宋沿置,十六国前燕和北魏亦置。魏、晋、宋为四品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第四品上,二十三年改为从四品。② 清朝临时委派的军事统帅之一,品秩从原官,事毕则解。
杂号将军,东汉末年孙权、刘备、曹操皆置。掌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韶传》:“权为吴王,迁扬威将军。”其后,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皆置。清朝有战争时临时委派为领兵统帅,事罢即免。
官名。①东汉末曹操置。为领兵之官。蜀、吴亦置。晋、南朝宋沿置,十六国前燕和北魏亦置。魏、晋、宋为四品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第四品上,二十三年改为从四品。② 清朝临时委派的军事统帅之一,品秩从原官,事毕则解。
杂号将军,东汉末年孙权、刘备、曹操皆置。掌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韶传》:“权为吴王,迁扬威将军。”其后,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皆置。清朝有战争时临时委派为领兵统帅,事罢即免。
武官名。南朝置,见“侠毂队主”。
官名。法院进行合议审判时,以一人为长,称审判长,通常以庭长担任,其职务为指挥法庭开闭,维持法庭秩序,讯问被告及证人,代表审判庭宣示。民国时期各级审判机关合议庭的主持人,通称为审判长。
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或镇守。行,代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仁传》:“苏伯、田银反,以仁行骁骑将军,都督七军讨银等。”
官署名。清制,管河道所属官员有同知、通判、州同、州判、县丞、主簿、巡检等官。同知、通判的官署为“厅”,州同以下则为“汛”。直隶有管河道五,所属有十五厅,分六十六汛;山东有管河道二,所属有八厅,分二十二
官署名。明朝始置。为户部、刑部、都察院、各布政使司、按察使司及各府衙下属办事机构,主管文书,卷宗。置官照磨、检校。清朝沿置,仅置于各布政使司及顺天府。明代都察院、承宣布政使司等、清代各府等都设照磨所,
官名。清与民国时期蒙古各旗置,无定员定职,在印务梅伦有事故时代理其职务。
掌管驾车的小官吏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(丙)吉驭吏耆酒,数逋荡。”
官名。战国置。掌弋射之官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卫尉竭、内史肆、佐弋谒、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。”裴骃集解: 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曰:“秦时少府有佐弋,汉武帝改为佽飞,掌弋射者。”官名,也写作“
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总制四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,为总制处理文书事务。
禁军名。后梁置,《五代会要·京城诸军》记后梁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九月置左右广胜军,为禁军中的两军,以亲王为军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