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戎政府

戎政府

官署名。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于京军三大营(五军营、神机营、神枢营) 之上置戎政府,设武臣一,称总督京营戎政;文臣一,称协理京营戎政。其下设副将、参将等官二十六员。隆庆(1567—1572)初,改总督为提督,改协理为阅视,寻并改阅视为提督。四年(1570)二月更京营制,三营各设二提督,文、武各一,文臣系右都御史衔。九月,罢六提督,仍设总督、协理。天启(1621—1627)、崇祯(1628—1644)时,增设监督等职,任之以内臣,京营戎政之权遂尽落于宦官手中。军制隳坏,更无战斗力可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增秩

    即升级,为官吏升赏方式之一。汉代对于有治绩的官员,有时并不立即升迁, 而是以增秩的方式使之仍留原任,如《汉书·宣帝纪》记“颍川太守(秩二千石)黄霸以治行尤异,秩中二千石,赐爵关内侯,黄金百斤。”

  • 南面林牙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翰林院官员,在南面都林牙下。多以契丹人为之。官名。辽置,属翰林院。疑为契丹人充任翰林学士的特称。

  • 宝藏局

    官署名,清朝西藏的铸钱机关,掌铸钱。见《清会典事例·理藩院·西藏钱制》。

  • 修内司受给官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修内司,见该条。

  • 分守道

    官名。即“守道”。官名。简称巡道,明清时设置。明永乐时常令方面官巡视民间疾苦,后遂以布政司右参政、右参议分守一定地域,督察所属府州县,称为分守道。分每一布政司辖区为若干道,其建制增减无定。据《明史·职

  • 拱卫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初改拱卫司而置,为正三品衙门。后改都尉司。洪武三年 (1370) 改亲军都尉府。

  • 印绥监

    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掌古今通集库,并铁卷、诰敕、贴黄、印信、勘合、符验、信符诸事。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,下设佥书、掌司无固定员额。

  • 封冢

    死后追封爵位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 “上追思贺恩,欲封其冢,为恩德侯。”颜师古“身死追封,故云封冢。”

  • 刑部十七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沿明制,刑部与户部都按省区分司,刑部定为直隶、奉天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广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十七清吏司(户部无直隶、奉天、安徽三司),另有一个

  • 夺里本斡鲁朵

    即“延昌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