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御正上大夫、中大夫

御正上大夫、中大夫
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内史中大夫,掌传达王的诏命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于春官府置内史中大夫,后又增置内史上大夫,相当于魏晋的中书监令的职任。又于天官府置御正中大夫,在皇帝左右传宣诏命,“任总丝纶”,比中书更为近密。其后又置御正上大夫,号为大御正。御正上大夫四人,正六命;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申徽传》:“明帝以御正任总丝纶,更崇其秩为上大夫,员四人,号为大御正,又以徽为之。”御正中大夫,正五命,为御正上大夫的副职;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薛善传》:“六官建,拜工部中大夫,寻除御正中大夫,转民部中大夫。”属官有小御正下大夫,正四命,小御正上士,正三命;小御正中士,正二命;又有主寝上士、中士;司服上士、中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医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太医司长官,掌医药之政令,多供奉禁中,负责诊治帝、后及诸大臣的疾患。领小医下大夫、小医上士、医正上士,疡医上士、主药下士等官属。由精通医道者担任,不一

  • 特进

    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。西汉末始置,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。东汉因之。加此者朝会时班次可进至三公下 (一说车骑将军下) ,得自辟僚局,车服吏卒等待遇仍从本官。退免大臣加此者仍得参与大政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成

  • 府参军事

    官名。唐于三京府、援三京府所置凤翔等六府、大中下都督府、大都护府均置参军事,其职掌同“州参军事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九官

    九卿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·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(256)》:“(孙)峻从弟宪尝与诛诸葛恪,峻厚遇之,官至右将军、无难督,平九官事。”胡三省注:“九官,即九卿也。魏明帝太和二年(228),吴主还建业,留尚书

  • 提点在京四园苑所

    官署名。北宋仁宗天圣三年(1025)置,辖汴京玉津园、瑞圣园、宜春苑、琼林苑,掌其种植蔬菜林木,修饰亭宇等事。设提点及勾当官,以内侍充任。初属内园司,后隶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

  • 东陵承办事务掌关防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朝东陵工部衙门之主官。康熙(1662—1722)中设,驻石门。下设员外郎四人,笔帖式四人,经承二人及守库把总、巡兵、匠役等员役。掌陵寝工程岁修之事及祭器、祭物之供给。宣统三年(1911)改归内

  • 从约长

    官名,战国时置。当时秦国在西方,其余六国在秦国东,各国互相争斗,与秦国连合的(东西方国家连合)称为“连横”,六国中连合抗秦的称为“合纵”(南北连合),合纵国家共同推举的执行纵约的长官称“纵约长”。从,

  • 平准丞

    官名。汉武帝时始置,隶大司农,佐平准令平抑物价。东汉置一人,秩三百石。和帝时改中准丞,以宦者为之。晋复旧称,隶少府。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,改染署丞。南齐复旧名。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次官。隋沿置,正九品

  • 廷尉卿

    东汉至南朝、北魏为廷尉尊称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定为正式官称,十一班。陈因之,三品、中二千石。官名,东汉置,为廷尉长官,俸中二千石,掌平狱,奏当所应。凡郡国的疑难案件,皆处当以报。属官有正和

  • 行中书省平章

    官名。元置,见“行中书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