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州主簿

州主簿

州门下吏名。汉代司隶校尉与部刺史均置主簿,录閤下事,省文书。属于假佐一类的吏员。魏晋以后,州刺史亦置主簿,掌刺史的节杖文书,传令检校,为其喉舌耳目。其时主簿职既亲重,地位随之提高,《隋书·百官志》记梁官员,扬州、南徐州、荆、江、雍、郢、南兖等州主簿均为二班,其余一班至不登品诸班不等。又记陈官品,州主簿均为第九品。梁陈州主簿均由尚书台除授,且与朝官参列。北朝亦承魏晋之制,置州主簿,其地位仅次于治中、州都,多由刺史辟除,任其职者均为州内大姓子弟,年龄多在弱冠,为乡选之极品。然仍须举秀才或由其他途径始释褐,多得奉朝请之职。惟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司州主簿为从七品下的品官,位在奉朝请之上,属京畿特制。北朝主簿亦属亲近之吏,常受刺史委任处理州务,亦有兼行郡事者。隋初并州军府佐吏与州佐吏为一系,录事参军与主簿并置。唐制,州不置主簿,并其职于录事参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卫

    明朝卫所制度。南、北两京各卫之外的卫所总称。各统于都指挥使司、行都指挥使司或留守司。参见“卫”。

  • 岐州监

    ①官署名。隋朝于岐州(今陕西凤翔)置,有监、副监。参见“同州总监”。② 官名。隋朝岐州监长官,视正八品。

  • 宫尹

    官名。即太子詹事,唐武则天天授(690—691)中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改詹事。参见“詹事”。官名。为太子宫的长官,“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”,总揽太子宫事。北周置太子宫尹,唐初称詹事,唐武则天

  • 破鲜卑中郎将

    官名,汉置,位低于将军,同于校尉,俸比二千石,掌屯卫兵,主征伐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“八月,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,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,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,并伐鲜卑。”

  • 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设于世祖至元八年(1271),置司太原路,亦称太原按察司,设分司于西京。监治上都、兴和、德宁、净州、集宁、砂井、大同、太原、晋宁等路,设使、副使等。二十五年,移司于大同路,二

  • 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大国舅司”。

  • 编订礼制会

    内务部直辖机关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二月设置,掌编订礼制事宜。设会长一人,由内务总长选任;会员若干人,由会长聘任或委任。

  • 省保安司令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三年(公元1934年)七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公布的《各省保安制度改进大纲》第三条的规定“省设全省保安司令: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呈请国民政府任命各省政府主席

  • 社稷之臣

    支撑社稷的重臣,也称社稷臣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·第十三》:“公曰:‘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?’对曰:‘婴社稷之臣也。’公曰:‘何谓社稷之臣?’对曰:‘夫社稷之臣,能立社稷;别上下之义,使当其理;制百

  • 三亳尹

    官名。西周设置,见《尚书·立政》。“三亳”是商代先前的都城所在,为了防止叛乱,在那里设“尹”防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