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察院

察院

官署名。唐朝御史台三院之一,为监察御史办公之所。院有都厅,为诸监察御史会话之所; 又有吏察厅、礼察厅、兵察厅、刑察厅等,知馆驿使、监察使者亦各有厅; 察吏、礼部兼监祭使者为同僚之冠,谓院长。五代迄宋御史台沿置,掌分察尚书省六部及百司之事,纠其谬误,大事奏劾,小事举正。元朝御史台亦置,正七品,司耳目之寄,任刺举之事,世祖至元五年(1268)始置监察御史十二员,悉以汉人为之,后定制为三十二员,参用蒙古人、南儒;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、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亦置,品同,分置监察御史二十八员、二十员。参见监察御史明清都察院省称。


官署名。唐朝监察御史的官署叫察院。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,简称察院。清朝沿用明朝官制。明清各道监察御史的官署也叫察院。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。清朝都察院的官员有左都御史、左副都御史、六科给事中、十五道监察御史、经历、都事、笔帖式、巡仓科道、巡漕科道、巡察科道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御史台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。参看《历代职官表·第十五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辇郎

    官名。汉朝侍奉皇帝车驾出行的郎官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 “以父德任为辇郎”。官名。宫中引辇的官。《汉书·楚元王传附刘向传》:“年十二,以父德任为辇郎。”注:“辇郎,如今引御辇郎也。”

  • 武义都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正三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三品封昭勇将军,乾隆二十年(1755) 改武义大夫; 属八旗者正三品封通议大夫。三十二年,统一为武义大夫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成定制。官名。清代官制

  • 淮西行省

    见“淮西等路行枢密院”。

  • 仓子

    宋朝下等役职名。掌看守粮仓,领保管及出纳等事。或差下户充,或招募。公人名。宋代州役之一,掌看守粮仓,保管粮食及出纳等事。一般差下户充任。

  • 宗有司

    宗(宗伯)属吏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夏文弗忌为宗,蒸将跻僖公。宗有司曰:‘非昭穆也。’”

  • 左龙虎军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属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右龙虎军上将军下。

  • 他库尔使壮尼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汉名为给使什长。清初,满洲八旗每旗内设他库尔使(给使应役之人)十名,内设壮尼大一员。正六品。掌管一旗承差人役事宜。例由他库尔使补授。此外,蒙古、汉军旗中亦设。

  • 毡毯副使

    宋朝武阶官名。宋初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阶官名,废。

  • 部郡从事

    官名,为“部郡国从事”的省称,详“部郡国从事”。州吏名。两汉司隶校尉与部刺史所属有部郡国从事史,魏晋沿置,称为部郡从事,为州刺史所属,职在检察一郡行政,即藩王之在境内者亦兼察之,其权甚重,不得用本郡人

  • 发解

    唐宋时解试取中后的士子,由主考部门解送至尚书省应礼部试,称为发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