宾客清吏司员外郎
官名。清朝理藩院所属宾客清吏司之副长官。协助郎中掌司事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改称王会清吏司员外郎。
官名。清朝理藩院所属宾客清吏司之副长官。协助郎中掌司事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改称王会清吏司员外郎。
武官名。辽置, 见“诸军详稳司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夜间禁戒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司寤氏,下士二人,徒八人”,“掌夜时,以星分夜,以诏夜士夜禁。御晨行者,禁宵行者、夜游者”。
渤海国十卫之一,相当唐朝十六卫,置大将军一人、将军一人。
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唐制秩从八品下,宋制,秩从八品。
亦称“兼衔”。清朝吏部之奖叙制度。指在本任官之上另加高于本职之虚衔以显荣其品秩。凡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、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、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太子少保等为大臣加衔及赠官。又总
杂任职名。隋太医署有主药二人,唐于殿中省尚药局置十二人,太常寺太医署置八人,宗正寺陵台置四人,掌药物的刮削筛。
学校名。朱元璋建国前各地守臣已有置者。洪武八年 (1370) 诏令于全国民间各坊厢均置。选年老生员为师,令十五岁以下幼童入学,教读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及小学、经史、历算等。并曾一度令读《大诰》及冠婚
官名。北魏前期置。统兵,地位在都将之下。《魏书·周观传》:“(观)以军功进为都副将,镇方中。”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及二十三年职员令皆未载。武官名。北魏诸镇均置都副将,为都大将的副职,亦往往加持节
官名。见“御正上大夫、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税务处各股股长的副职,见“税务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