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宣抚司

宣抚司

官署名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(1130),始于秦州置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处置使司,简称宣抚司,以张浚为宣抚处置使,许以便宜行事,询访民间疾苦。绍兴元年(1131),以淮南守臣多阙,又于淮南置司。二年,又于扬州置。又有荆湖广南路宣抚司、福建江西路宣抚司。多以现任执政为宣抚使,或置副使佐之。属官有参谋官,参议官,机宜干办公事等。掌宣布威灵、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、督视军旅之事。元朝于西南地区置绍熙、永顺、平缅三司,每司设使、同知、副使各二人。明朝沿置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,设使、同知、副使、佥事、经历、知事、照磨各一人,皆为土官。


官署名。元置,设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,为地方官署,掌军政。其官有达鲁花赤一员、宣抚使一员、同知、副使各二员。还有佥事、计议、经历、知事、提控案牍架阁等。见《元史·职官七·宣抚司》。明沿元制,见《明史·职官五·宣抚司》。清代称宣抚使司,其职掌与宣抚司同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土司各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寄资

    官制用语。又称寄官。宋朝,内侍升迁阶官依法至内东头供奉官止,再迁则当转出,依外官例归于吏部。如不转出,而又非正式地带更高阶官,称为寄资。除待遇外,其升迁方式与带正式阶官相同。候迁至带御器械、押班、都知

  • 南部大人

    官名。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。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(339)沿用其称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 “其诸方杂人来附者,总谓之乌丸,各以多少称酋、庶长,分为南北部,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。肘帝弟觚监北部

  • 私淑弟子

    景仰某人的道德学问,未能亲受其教,而引为自己学习的榜样,称为私淑弟子。《孟子·离娄》说:“予未得为孔子徒也,予私淑诸人也。”江永《群经补义》说:“孟子言予私淑诸人,人谓子思之徒。”

  • 单车

    即“单车刺史”。

  • 都水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都水清吏司”。

  • 勇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列为五德将军之一,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,与智武将军等代旧冠军将军; 普通六年(525) 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五班。陈沿置,改列为五武将军之一,拟四品,

  • 下濑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汉置。汉武帝时曾有下濑将军甲将罪人及楼船十万人,攻苍梧。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征伐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,下湟水;楼船将军杨僕出豫章,下浈水;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,出零陵,

  • 沿海缺

    清朝外官缺分之一。属此缺者有江苏之太仓、上海等十县,浙江之仁和、海宁等十七县,山东之诸城、胶州等七州、县,广东之东莞、香山等十三县,福建之闽侯等九县之佐贰、首领官。其历俸升擢与边俸同,俱三年俸满有政绩

  • 都邮

    即“督邮”。

  • 咨议局副议长

    官名。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。宣统三年(1909)置。每局一或二人,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,任期三年。掌协理全局事务,议长有事故时,得代行其职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