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宣抚使

宣抚使

官名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(819)始置,以户部侍郎杨於陵为淄青等州宣抚使。北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),以枢密副使杜衍为河东路宣抚使。三年,又以范仲淹为陕西宣抚使,后以枢密副使韩琦代替。其后,每兴兵征讨,多置使,例由二府大臣充任。若重其事体,则置宣抚大使。南宋初,为抚绥百姓,多以执政大臣兼任,出使于外,设宣抚司为其官署。亦有非执政大臣而为之者,如刘光世、韩世忠、岳飞、吴玠等。元朝置为宣抚司长官,员二人。明朝沿置,员一人,从四品,为土官。


官名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,宇文融任河北道宣抚使,此为宣抚使之始。其后,派朝臣巡视经过战争的地区或灾臣,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。宋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,掌宣布威灵、抚绥边境、统护将帅、督视军旅,多以副宰相等大官兼任,或领兵大将等,不常置,多在战时置。元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宣抚司,司置使,为地方长官。明、清在西南少数民族土官中设宣抚使,为从四品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七·宣抚使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宣抚司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五·土官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四川宣慰使司》等,参看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三》、《续文献通考·职官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敷文阁直学士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十年(1140)置,为从三品贴职。参见“贴职”。官名,宋高宗绍兴十年(1140年)置,位次于学士而高于待制,为贴职,无职守,无所掌,只供侍从顾问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》,参看“敷文阁学士

  • 西敦宗院

    宋朝西外宗正司所属机构。参见“西外宗正司”。

  • 侍御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,属侍御曹。地位较中散略高,也更亲近皇帝。多选用功臣子弟,尤其是鲜卑等胡人功臣子弟,可作为起家官。任职于其他机构,则冠以机构名,如殿内侍御中散、内秘书侍御中散等。孝文帝太

  • 经历任

    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。简称经任,凡官员充任差遗到二年成资以上,称为经历任。

  • 文渊阁直阁事

    官名。清朝文渊阁之职官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。共满、汉六人,以科甲出身之内阁学士、詹事、少詹事、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兼充。掌文渊阁书籍之典守厘缉。官名。清置,为文渊阁官员,定制六人,掌整理,按

  • 提督会同四译馆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

    官名。清朝会同四译馆主官。掌馆事。乾隆十三年 (1748)设,一人,于本部满、汉郎中内拣选派充,三年一更代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裁。

  • 骑马厩令

    官名,秦汉皆置,也简称骑马令,俸六百石,主骑马厩,掌养骑马。有丞。《汉书·严安传》:“以后安为骑马令。”注:“师古曰:主天子之骑马也。”参看“骑马厩”条。

  • 大理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建国前所置司法机构。朱元璋吴元年(1367)置,设卿为长官,秩正三品。洪武元年(1368)革。十四年后,改置大理寺。

  • 朝吏

    即郡吏。《三国志集解·钟离牧传》“(钟离)牧问朝吏”条引胡三省注:“朝,郡朝也”。参见“郡朝”。即郡吏。郡府也称郡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钟离牧传》:“牧问朝吏曰:西蜀倾覆,边境见侵,何以御之?”参看“朝

  • 推策郎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为司天散官。二十五阶之第十八阶,秩正八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八品上,称推策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