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实业部

实业部

官署名。民国十九年合并工商、农矿二部而成立实业部,属国民政府行政院,掌全国实业行政事宜。其官有部长一人,常务次长、政务次长各一人。下设林垦署及总务、农业、渔牧、工业、商业、矿业、劳工七司。


官署名。清末有农工商部,南京临时改府改设实业部,管理农、工、商、矿、渔、林、牧、猪及度量衡事务,监督所辖各官署。部内分设农政、工政、商政、矿政四司。以总长、次长为正副长官;下设参事二至四人,秘书长一人;各司司长一人,科长、科员若干人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分实业部置农林、工商两部,次年又合并为农商部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北京军政府又分置农工,实业两部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置农工、实业两部,直隶国民政府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二月在行政院置农矿、工商两部,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十一月,复合并为实业部。部内分置林垦署,总务、农业、工业、商业、渔牧、矿业、劳工七司与统计长办公处。设部长一人,综理部务;政务次长、常务次长各一人,辅助部长处理部务;参事数人,撰拟审核本部的法案命令;秘书若干人,分掌部务会议及长官交办事项;署长一人,司长七人,统计长一人,分理各署司处事务;科长、科员若干人,承长官之命分理各科事务;又有技监、技正、技士分理各项事务。部属机关有各委员会:专门委员会、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、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、诉愿审理委员会、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、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等二十九个委员会;各局:商标局、全国度量衡局、国际贸易局、上海商品检验局、中央模范林区管理局等十二个局;各场:中央种畜场、山东林业试验场、武昌棉业试验场等十个场;各处:开滦矿务督办处,中央机器制造厂筹备处、硫酸铔厂筹备委员会办事处等七个处;各所:地质调查所、矿业指导所等四个所;各馆:国货陈列馆、北平国货陈列馆等两个馆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实业部裁撤,与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“经济部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邺城门校尉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《晋书·宗室传》:“(武帝)太康(280—289)初,(司马泰)入为散骑常侍、前将军,领邺城门校尉。”主邺城城门启闭,人员出入等事务。

  • 水部郎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尚书水部曹长官通称。亦称水部郎中,资深者称侍郎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侍郎六班,郎中五班,陈四品、六百石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,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品,

  • 光台礼钱

    即“光台钱”。

  • 右侍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时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与左侍上士共同负责皇帝寝宫的安全。皇帝临朝及出行时,亦随侍左右。皆披银甲,执麟环长刀,刀用银饰。北周多作为起家官,周武帝即位初期,宇文孝伯任职,常陪侍武

  • 平北都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: “(吕蒙领兵)从讨丹阳,所向有功,拜平北都尉,领广德长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帅兵作战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从讨丹杨,所

  • 太清宫使

    官名。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)改在京玄元宫为太清宫,二年以崇玄馆大学士都检校之,后置太清宫使。代宗大历三年(768)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崇玄馆大学士杜鸿渐已有太清宫使之称。昭宗天祐元年(904)停。

  • 五族

    商代前期王室的基本军事组织。见“族军”。

  • 译史

    吏名。从事笔译,设于州以上官署。辽道宗大康九年(1083),定译史迁叙等级。金制,役满一百二十个月,即可出职。元制,役满九十个月无过错,可出职。蒙古人译史出职,较色目人、汉人高一等。

  • 织造

    官名。明清负责江南织造衙门之长官。明朝于南京、杭州、苏州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,均由宦官充任。掌织造御用龙衣。清朝沿置,江宁、杭州、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。简称“织造”。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,一年更代。

  • 衔枚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衔枚氏下士二人,掌理禁止内外朝高声喧哗;国家有大祭祀,下令停止喧哗;军旅田役令衔枚,不得言语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衔枚中士,正二命;衔枚下士,正一枚。属夏官府大驭中大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