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宗师

宗师

官名。①掌管宗室事务的官员。西汉末亦名宗卿师,郡国皆置。时王莽居摄,以其监视刘姓宗室活动。由二千石中选有德义者充任。纠察教训宗室。有不从教令者,因邮亭书言宗伯以闻。晋朝沿置。武帝咸宁三年(277)因宗室殷盛,无官统摄,仍置,一人,总领宗室事,训导观察,有不遵礼法,小者自行处理,大者随事奏闻。各郡国不置。多以太宰、三公领之。东晋称大宗师,地位甚重,在宗正之上。北魏亦置,职如中正,辨别姓族、门第、谱系、品举人才。均以诸王领之,地位甚崇。西魏称大宗师。北齐设,其制不详。北周称宗师中大夫,隶天官府,统辖小宗师下大夫,小宗师上士、中士,宗正上士、中士、下士等。隋朝废罢。②明清时提学官之俗称。参见“提学”。


1、官名,汉置,为宗正及郡国佐吏,掌训导宗室子弟及郡国宗人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,各以世氏,郡国置宗师以纠之,致教训焉。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。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,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,请以闻。

2、官名,晋置,掌皇室戚属。《通典·职官七·宗正卿》:“两汉皆以皇族为之,不以他族。魏亦然。晋兼以庶姓。咸宁三年,又置宗师,以扶风王亮为之,使皇室戚属奉率德义,所有施行,必令诰之。东晋省之。”

3、官名,北魏置,掌辨别宗族,推举人才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“宗室立宗师,亦如州郡八国之仪。”

4、尊称。明朝尊称提学为宗师。明朝提督学道主持分省考试,故称宗师。明凌濛初《初刻拍案警奇·卷十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婚姻》:“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……宗师起马牌已到。那宗师姓梁名玉范。”注:“宗师,提学的尊称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庶务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庶务司长官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掌司事。正五品,奏补。

  • 五威前帅

    官名,属五威将,掌佐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。王莽置五威将十二人,每一将又置前后左右中五帅,衣冠车服驾马,各如其方面色数。将持节,帅持幢,将称太一之使,帅称五帝之使,分行四方班符命;凡更名者,无论王侯属国,

  • 教育局

    民国置,为县、市教育行政机关。民国十一年改县劝学所为教育局。国民政府成立后,各市也相继设立。凡县、市的学校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体育场、公园等文化事业均归其管。设局长一人、督学及局员数人。

  • 检院

    官署名。唐设匦院,宋太宗雍熙元年改为检院,真宗景德四年立登闻检院,隶属谏议大夫,掌受文武百官及士民章奏表疏。《宋史·职官一·登闻检院》:“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。凡言朝政得失、公私利害、军期机密、陈

  • 副元帅

    武官名。为元帅、都元帅或大元帅的副职,参见“元帅”、“都元帅”、“大元帅”。

  • 米盐库

    官署名。明代内府贮库之一。收存米、盐等厨膳物品,属内官监,设宦官进行管理。

  • 大行台吏部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东魏沿之。《北齐书·封隆之传》: “兴和(539—542)初,(平阳太守封子绘)自郡征补大行台吏部郎中。”可与大行台吏部郎互称。参见“大行台”。

  • 辅佐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八年》: “使帅师而行,请承。”

  • 孝悌力田

    始见于西汉惠帝四年 (前191)。高后元年 (前187),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。文帝十二年(前168)又计户口数增置其员,以奖励有孝悌德行及力务农本者,为民表率。被举为孝悌力田者得免除徭役,时有赏赐,一

  • 飞骑尉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置,为散官八尉之一,正八品下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改大都督置,为三转勋官,比从六品。宋朝为第十阶勋官,秩从六品。金朝置为第十阶勋官,从六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