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府寺

太府寺

官署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中改少府为太府,设卿、少卿、丞,其官署或称太府寺。北齐正式定名,列为九寺之一。职兼南朝之太府、少府二卿,掌管金帛库藏出纳,以供国用,兼管冶铸、染织及宫廷手工业。设卿、少卿各一员,辖左中右三尚方、左右藏、司染、诸冶东西道、黄藏、细作、左校、甄官等署。隋初因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分置少府监,以营造、冶铸、织染等事归之,本寺领两京诸市、左右藏、平准等署,掌管国家财货、廪藏、关市、贸易,政令则仰承尚书省户部,据户部度支司所行文书管理储藏出纳,度支司则凭本寺所申报帐目核其实数。设卿一员,少卿二员。唐朝因其制,增设常平署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外府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府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当时或特派大臣行其职权,称太府“出纳使”,并委判官管理寺务,卿、少卿形同虚设。北宋初卿、少卿为寄禄官,不预寺事,另置判寺事一人,以常参官充任,同判寺一人,以京朝官充任,仅掌供祠祭香币、帨巾、神位席及校造斗升衡尺等杂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以卿、少卿各一员主持寺务,掌管有关国家财货之政令,库藏出纳、商税、平准、贸易等事。辖左藏库、内藏库、奉宸库、祇候库、元丰库、布库、茶库、杂物库、粮料院、审计司、都商税务、汴河上下锁、蔡河上下锁、都提举市易司、市易上界,市易下界、杂买务、杂卖场、榷货务、交引库、抵当所、和剂局、惠民局、店宅务、石炭场、香药库等署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归户部金部司,绍兴(1131—1162)后复置,辖粮料院、审计司、左藏东西库、交引库、祇候库、和剂局、惠民局、左藏南库、编估局、打套局、寄椿库等。辽、金、元改置“太府监”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掌金帛府库,营造器物。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府寺》:“太府寺,掌金帛府库,营造器物。统左、中、右三尚方,左藏、司染、诸冶东西道署、黄藏、右藏、细作、左校、甄官等署令丞。”隋承其制,职掌与北齐同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太府寺》。唐代太府寺掌财货、廪藏、贸易,总京都四市、左右藏、常平七署。凡四方贡赋、百宫俸禄、谨其出纳,供祭祀币帛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太府寺》。宋朝的太府寺,在元丰新官制实行前,仅掌供祠祭香币、帨巾、神席及校造斗升衡尺;而廪藏贸易、四方贡赋、百宫俸给,皆归三司掌管。元丰官制行,则掌邦国财货政令,及库藏、出纳、商税、平准、贸易等事。其官有卿、少卿、丞。卿总理寺事,少卿为之副贰,丞参领之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·太府寺》。辽金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。明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内直备身正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下统太子内直备身副都督、内直备身五职,内职备身等,掌东宫侍卫。从四品。

  • 发运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三司置,掌汴河、广济、蔡河漕运、桥梁、折斛、三税等事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于户部置,隶度支郎中。

  • 北假田官

    官署名。西汉政府在北假设置的屯田机构。北假属五原郡,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。元帝时罢。官名,汉置,为边防屯田军官,掌驻防及屯田事务。北假是地名,在阴山以南河套以北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(初元五年)罢……

  • 庙署

    官署名。隋朝太常寺置太庙署,有令一员、丞一员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又置阴室丞,守视阴室。唐朝太常寺置有三皇五帝以前帝王庙、三皇五帝庙、周文王庙、周武王庙、武成王庙,宗正寺置诸太子庙,所在地方置五岳

  • 司宗旅下士

    官名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五月丁亥,改礼部为司宗时,由原礼部旅下士改名,为春官府司宗中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职掌参见“司宗上士”。

  • 镇公所

    即镇政府,民国置,办理全镇事务。有正、副镇长各一人。县以下的基层组织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与乡公所组织及职掌相同。参见“乡公所”。

  • 后大司马

    官名。新莽地皇元年(后20)置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官名,汉末王莽置,大司马掌军政,统帅军队。王莽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,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,郡官为偏将军,县宰为校尉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  • 行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低级外交使官,主掌对诸侯邦国福庆丧荒等事宜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行夫,下士三十有二人,府四人,史八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”,“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。凡其使也

  • 祗候侍禁

    见“祗候殿头”。宦官职名。宋置,见“祗候殿头”。

  • 少妃

    诸侯的妾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叔向欲娶子申公巫臣氏……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