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庙署

太庙署

官署名。北齐置,隶太常寺,掌郊庙社稷等事,有令、丞,兼领郊祠、崇虚二局丞,掌五郊群神、五岳四渎神祀及道士簿帐等事。隋朝有令、丞等;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置阴室丞,守视阴室。唐朝有令、丞,掌宗庙开阖、洒扫、释奠之礼,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(696)改为清庙台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为太庙,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)废署,以太常少卿一人知其事; 次年以陵寝、宗庙事,隶宗正寺,天宝十二载(753)又隶太常寺,肃宗至德二年(757)又隶宗正寺,代宗永泰元年(765)又隶太常寺,大历二年(767)复隶宗正寺。金熙宗皇统八年(1148)太常寺置署,有令、丞、直长,兼提举庆元、明德、永祚三宫,其令、丞兼廪牺署令、丞事。元惠宗至元三年(1337)于太常礼院置,秩从六品,掌宗庙行礼,兼廪牺署事,有令、丞。


官署名。掌太庙事,其官有令、丞。北齐太庙署,兼领郊祠,掌五郊群神事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常》。隋承北齐制,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太常寺》。金代太庙署,掌太庙、衍庆、坤宁宫殿神御诸物,提控诸门关键,兼廪牺署令事,还兼提举庆元、明德、永祚三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太常寺·太庙署》。元代太庙署也属太常寺,掌宗庙行礼,兼廪牺署事。见《元史·百官四·太常礼仪院·太庙署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牙里不藏思八万户府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,隶乌思藏宣慰司,治所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亚堆区亚桑乡,掌藏传佛教伯木古鲁噶举派牙里不藏分派。置达鲁花赤、万户各一员。

  • 督运参将

    官名。明置,《明史·食货志三》说:“景泰二年(公元1451年)始设漕运总督于淮安,与总兵、参将同理漕事”。漕运总督所属的参将职在督理漕运,故称督运参将。清制亦有漕标参将以督理漕运。

  • 大理威楚金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

    见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”。

  • 鞍辔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掌御马鞍辔及给赐王公,群臣、外国使臣国信使等鞍辔诸物。设监官二人,以诸司使、副使及三班使臣、内侍充任。神宗 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前隶群牧司,其后并入太仆寺。官库名。唐后期神策

  • 北军使者护军

    官名,西汉置,掌北军。《汉书·田叔列传》:“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,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,召任安,与节令发兵。”

  • 监察院院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员额一人,为监察院的长官。其职权有四:一、综理全院事务;二、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任免所属官吏;三、任监察会议的主席;四、国民政府发布有关监察院主管事项的命令须由院长副署。

  • 上官

    大官,高官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 “多货,则上官可得而欲也。”1、大官、高官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多货,则上官可得而欲也。”《管子·小问》:“请仕上官,授禄千钟。”2、上级长官。《后汉书·任延传》:“帝

  • 总目

    官名。清朝农民起义军捻军所设之职官。咸丰五年(1855),捻军各路结为联盟,改编为五色总旗,每旗之统帅即称“总目”。

  • 回回钦天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朝掌观察天象、推衍回历的机构。洪武三年 (1370) 改回回司天监置,设监令一人,正四品,少监二人,正五品,监丞二人,正六品。十四年,去少监不设,改监丞,只设一人,降本监秩正五品。三十一年罢

  • 将作少令

    官名。即将作少监,隋炀帝大业十三年(617) 改,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初称少匠,玄宗天宝十一载(757) 定名将作少监。官名。隋炀帝一度改将作少监为将作少令。详见“将作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