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寺

太仆寺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中央行政机构九寺之一,为管理宫廷车马、全国畜牧业的事务机构。政令仰承尚书省殿中尚书所辖驾部曹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辖骅骝,左、右龙,左、右牝,驼牛,司羊,乘黄,车府诸署,领司讼、典腊、出入三局。历朝沿置。隋、唐、五代政令仰承尚书省兵部驾部司,设卿一员、少卿二员为长贰,属官有丞、主簿、录事、兽医博士等。隋初辖骅骝、乘黄、龙厩、车府、典牧、牛羊诸署,炀帝以骅骝改隶殿内省尚乘局,又罢牛羊署,增置主乘、司库、司廪官。唐朝辖乘黄、典厩(龙厩)、典牧、车府四署,领各州诸牧监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驭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仆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后其职权渐归监牧使、闲厩使、飞龙使。北宋前期其职分隶群牧司、骐骥院诸坊监,本寺唯管理皇帝五辂及属车、后妃王公车辂、供应祭祀所需羊只,卿、少卿皆为寄禄官,置判寺事一人管理本寺,以朝官以上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掌车辂、厩牧之政,管理全国马政。岁末钩覆帐籍,上报兵部驾部司。哲宗元祐二年(1087)诏令其马政事务直达枢密院,不经驾部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诏令复依旧制不治外事,仍归驾部。设卿、少卿为长贰,丞一员助理本寺事务。辖五案十二局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省并兵部驾部司。辽朝南面官署有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罢卫尉院,复置,掌牧养系官马匹、供给宫廷用马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二员。二十五年起隶中书省,置提调官二员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改名“太仆院”,武宗至大四年(1311)复旧。明太祖洪武六年(1373)改滁州群牧监为太仆寺,设卿、少卿、丞。后又于山西、北平(京)、陕西、甘肃、辽东等地分置行太仆寺,各设卿、少卿、丞。成祖定都北京后,改滁州之太仆寺为南京太仆寺,以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,辖主簿厅、常盈库,管理京卫、畿内及山东、河南诸牧监、群、府州县之马政,诸行太仆寺分管各边卫所营堡之马政,皆听命于兵部。诸行太仆寺长官亦按治所管辖卫所镇抚首领官吏。时别有“苑马寺”,分掌各地马政,宫廷用马则由宦官所掌“御马监”管理。清初附于兵部武库司,雍正三年(1725)始建署,专掌两翼牧场之马政。设卿、少卿满汉各一员,辖左、右司及主簿厅。定期稽查寺属牧场马匹,并报兵部查核。宫廷用马归内务府上驷院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省并陆军部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太仆寺,掌管舆马和牧畜。其长官称卿。自隋以后,历代皆置,清末始废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仆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抵当库

    库名。宋朝官府所开质库。以金银物品为抵押,可于此库贷钱,每贯月息三文,为期两年,到期不赎者,抵押品即充官物。

  • 下嫔

    内命妇位号。北齐置,为皇帝之妾。《北史·后妃传上》所载《河清新令》以宣徽、凝晖、宣明、顺华、凝华、光训为下嫔,比六卿。

  • 甲首

    职役名。宋代有甲头,亦称甲首。明代里甲制度,一甲共十人,推一人为首,称为甲首。参见“里甲”。

  • 太医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末朱元璋置,设少监、监丞,管理医药。吴元年(1367)改名“太医院”。官名。汉代少府所属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,见《汉书·外戚传》。

  • 东拒

    西夏官位。枢密位之一。

  • 太医院使

    官名。金元明清均为太医院的副长官,秩从五品,员额一人,地位在太医院提点之下;元明为太医院的长官。元代秩正二品,员额十二人;明秩正五品,员额一人,清为太医院的副长官,地位在管理太医院事王大臣之下,其品秩

  • 假节钺

    东汉末、三国时期帝王特赐给权位极重的大臣的一种待遇。受此号者拥有代行帝王旨意、掌握生杀的特权。节即符节,钺是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,两者都是象征帝王权威的信符。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:“迁太尉,假节钺、

  • 宝黔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贵州之铸钱局。康熙六年(1667)置局。雍正九年 (1731) 改今名。设监铸官一人,以贵阳府知府、贵筑县知县或通判,县丞选充。掌理本省之鼓铸事宜。

  • 官遼

    即“官辽”。《汉隶字源 ·三萧》: “《夏堪碑》:,官遼临吊。’遼即寮字。”参见“官僚”。

  • 三礼馆

   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。见“内阁修书各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