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学院

大学院

官署名。民国十六年,国民政府在南京没大学院,为全国学术研究、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,民国十七年改称教育部。


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国民党政府设大学院于南京,直隶国民政府,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。设院长一人,总理全院事务,并为国民政府委员;副院长一人,襄助院长总理全院事务。其下设一处五组:秘书处,设秘书长一人,秘书若干人,承院长、副院长之命,办理本院事务,秘书长兼任大学委员会秘书;学校教育组、社会教育组、法令统计组、书报编审组、图书馆组,每组设主任一人,股长、股员若干人,承院长之命,处理各大学区及不属于各大学区的教育行政事宜。院直辖机关有大学委员会及中央研究院;于必要时得设学术上及教育行政上各项专门委员会。大学院在江浙两省试行大学区制,每一大学区设大学一所,均以所在地地名命名;大学校长总理本区学术研究及教育行政事项;并设评议会、秘书处、研究院及高等、普通、扩充等部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7年)废大学院,改为教育部,十八年(公元1929年)各省教育厅成立,大学区制亦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刀剑备身幢主

    参见“刀剑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右校署令丞

    官名。秦汉始置右校令丞,三国魏与西晋沿置,东晋与南朝宋齐不设,梁陈复设。北齐太府寺置左校令及丞,而无右校。可能是同东晋南朝之制并右校之职于左校。隋唐改隶将作监,掌供版筑、泥涂、粉刷之事。隋制设令二人,

  • 平准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司农寺置,设令、丞,掌平准之事。隋初因之,炀帝时改隶太府寺。唐沿置,掌供官市易之事,凡百司不用之物及没官之物皆以时出卖。设令、丞、监事、典事等官职。官署名,汉置,掌平物价,其长官称令,有丞

  • 开元礼举

    唐德宗贞元二年(786) 以诸色举人中有能习《开元礼》者,同一经之例,选人不限选数许习,但问大义一百条,试策三道。全通者超资与官; 义通七十条,试策通两道以上者,放及第; 散官能通者亦依正官例。九年以

  • 廱厨丞

    官名,也写作雍厨。西汉置,为廱厨副长官,佐廱厨长掌廱厨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主爵中尉》,参看“廱厨长”条。

  • 主书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六品上。官名。北魏置,六品上,掌管文书等事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  • 移里堇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掌部族村寨事。设移里堇一员,秩从八品。参见“夷离堇”。官署名。金置,分掌部族村寨事。其长官称移里堇,从八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诸移里堇司》。

  • 初授

    授官制度。文武见任官吏未经考察直接得授散阶,为本品最低一阶。

  • 西北路总领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不常置,总领西北路军事。

  • 左校署丞

    官名。即左校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