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司徒

大司徒

官名。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百官各以其成,质以三官。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,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。”②春秋战国置。宋国为六卿之一,执国政。鲁国亦称大左司徒。《鲁大左司徒元鼎铭》: “鲁大左司徒元作善鼎。” 齐国或省称大徒。《齐素命镈铭》: “余为大攻厄,大史、大徒、大宰,是以可使。”③《周礼》六卿之一,为地官之长。掌国家土地图籍、户口,管理土地使用、诸侯封邑、人民教化。属官有小司徒中大夫二人、乡师下大夫四人、 上士八人等。 西魏末、北周仿《周礼》建六官,复置为地官府长官,亦称“大司徒卿”。正七命。参见“地官府”。④三公之一。西汉成帝以丞相、大司马、大司空为三公,同号宰相。哀帝元寿二年(前1)以丞相之名不见于经书,改名大司徒,列大司马之下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 (后51)去大字,改名司徒,历朝因之。后亦作为司徒的代称。唯十六国汉(前赵)复名大司徒。元朝亦或置,非常制。参见“司徒”。⑤“户部尚书”的别称。


1、佐天子执政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百官各以其成,质以三官。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,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。”春秋战国时,宋国以大司徒为六卿之一,掌国政。鲁国称大左司徒。《鲁大左司徒元鼎铭》:“鲁大左司徒元作善鼎。”

2、掌土地图籍、户口等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使帅其属而掌邦教。”“掌建邦之土地之图,与其人民之数,以佐王安邦国。”由此可知,大司徒在周朝是掌管图籍、技术和教化的官员。

3、三公之一。大司徒, 汉初称相国或丞相,后称大司徒,东汉初仍称大司徒,后称司徒,掌人民事,助天子掌管行政,总理万机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相国、丞相,皆秦官,金印紫绶,掌丞天子助理万机。秦有左右,高帝即位,置一丞相,十一年更名相国,绿绶。孝惠、高后置左右丞相,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。有两长史,秩千石。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。”王莽时定三公之号为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,封章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。东汉仍为三公之一,助天子掌人民事。“凡教民孝悌、逊顺、谦俭,养生送死之事,则议其制,建其度。凡四方民事功课,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。凡郊祀之事,掌省牲视濯,大丧则掌奉安梓宫”“世祖即位为大司徒,建武二十七年,去‘大’。”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秋七月辛未,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。”《后汉书·侯霸传》:“建武四年,光武征霸与车驾会寿春,拜尚书令……明年,代伏湛为大司徒,封关内侯。”

4、虚衔。魏虽设大司徒为三公,但不参与朝政,成为虚衔。

5、隋唐时称司徒为三公之一,参政。历代相沿,到明朝始废。

6、清朝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。参看《周礼》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》、《历代职官表》和“丞相”、“司徒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舍长

    客馆之长。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:“扁鹊者,渤海郡鄚人也,姓秦氏,名越人。少时为人舍长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为舍长。刘氏云:守客馆之帅。”

  • 都统军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代“北面边防官”,有些路设都统军使司,为都统军使的办事机关,掌该军之政令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·北面边防官》。

  • 拣选

   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官员出缺,于应升此缺之人中拣择最好者,带领引见候旨定夺之制。明朝拣选,三年一次。清朝定制,在京满洲、蒙古司业,太常寺、陵寝衙门读祝官、赞礼郎及鸿胪寺鸣赞等官之拣择,各省督抚奏准拣

  • 左觉义

    官名。明清僧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释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一人,从八品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定设一人,亦为从八品。依例升迁右讲经,缺出由右觉义升补。

  • 外府少卿

    官名。即太府少卿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太府少卿。

  • 医药官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掌惠民司医药。哀宗天兴二年(1233)八月,以太医数人于惠民司更直,病人官给以药。择年老进士二人为医药官。

  • 帐内府典军

    官名。唐初秦王、齐王府左、右帐内府领兵长官,置二员,正五品上,掌领府事及亲兵,侍卫陪从。

  • 国子寺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掌训教胄子,管理中央、地方学校之政。设祭酒一人,置功曹、五官、主簿、录事员,领国子、太学、四门三学,各有博士、助教、学生; 诸郡太学亦隶之。隋朝沿置,隶太常寺,设祭酒一员,属官有主簿、

  • 四友

    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置。王莽为太子置师、友各四人,秩以大夫。以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,博士李充为奔走,谏大夫赵襄为先后,中郎将廉丹为御诲,是为四友。官名。王莽为太子置四友:以唐林为胥附,李光为奔走,赵襄

  • 强行削除官吏禄阶或没收其家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