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臣

外臣

①春秋战国列国大夫、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 “凡自称于君”,“他国之人,则曰外臣”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 “以赐君之外臣首。”② 汉朝对有朝请贡纳关系的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“丞相长史任敞曰: ‘匈奴新困,宜使为外臣,朝请于边。’”


1、对外国君主的自称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凡自称于君,士大夫则曰下臣;宅者在邦,则曰市井之臣;在野,则曰草茅之臣。庶人,则曰刺草之臣。他国之人,则曰外臣。”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若从君之惠而免之,以赐君之外臣首。”

2、臣服之国,使其称臣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匈奴新破困,宜可使为外臣。”

3、不仕者之称。《南齐书·卷五十四·明僧绍》:“卿兄高尚其事,亦尧之外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部司务厅

    清代刑部内部机构。掌收受外省衙门文书,编号登记后分发各司办理;解到人犯,移付承审之司;掌巡察出入,并管理本部吏役。设满、汉司务各一人,经承二人。

  • 尚书省直省局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属尚书省。设局长,秩从八品,掌都堂之礼及官员参谢之仪;副局长,秩正九品,佐助局长理事;管勾尚书省乐工,从九品,管理尚书省的乐工。

  • 训士

    官名。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(400 )置,职比谏议大夫,规讽时政,匡刺非违。

  • 厨宰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掌庖厨供饮食。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今越王放于南山之中,游于不可存之地,幸来涉我壤土,入吾梐捆,此乃厨宰之成事食也,岂可失之乎!”官名,三国魏置,掌厨师厨食的官。《三国志·

  • 护南蛮校尉

    参见“南蛮校尉”。官名。晋与南朝宋置南蛮校尉,南齐建元元年(公元479年)改称护南蛮校尉,肃荆州。三年(公元481年)省,延兴元年(公元494年)复置,建武中省。

  • 郡军府督护

    官名。晋始置,为郡军府领兵之职。《晋书·李矩传》记矩为平阳人,有功,封东明亭侯。“还为本郡督护,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;矩谢病去。”《梁书·林邑国传》:亦记晋“安帝隆安三年(公元399年)……须达复

  • 总领内外厩马

    官名。辽置,为总领内外厩马司的主官,见“总领内外厩马司”。

  • 外府寺

    官署名。即太府寺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太府寺。官署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22年)改太府寺为外府寺,以外府寺正卿与外府寺大夫为正副长官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参见

  • 五威帅

    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。掌班行符命。王莽置五威将十二人,每一将又置前后左右中五帅,共六十人。将持节,称太一之使,帅持幢,称五帝之使,分行四方,班行符命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。

  • 荐举

    选官制度。又名察举、保举、举保。分聪明正直、贤良方正、孝悌力田、儒士、孝廉、秀才、人才、耆民、明经、文学等名目。汉制: 公卿或州郡地方官员须向皇帝推荐人才。凡得荐者,或由皇帝亲询,以观其能,量才使用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