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吏
指在地方各衙门办事之吏,相对于“京吏”而言。清制,外吏有四: 书吏、承差、典吏、攒典。
地方官吏,与京吏相对而言。清代袁枚《小仓山房诗集·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》:“生本粗才甘外吏,去犹忍泪为诸公。”此指地方官。 《清会典·吏部》:“外吏之别四:一曰书吏,二曰承差,三曰典吏,四曰攒典。”此指小吏。
指在地方各衙门办事之吏,相对于“京吏”而言。清制,外吏有四: 书吏、承差、典吏、攒典。
地方官吏,与京吏相对而言。清代袁枚《小仓山房诗集·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》:“生本粗才甘外吏,去犹忍泪为诸公。”此指地方官。 《清会典·吏部》:“外吏之别四:一曰书吏,二曰承差,三曰典吏,四曰攒典。”此指小吏。
吏员名。清置,见“掌醢署署正、署丞”。
官署名,即丞相府,为司徒(丞相)办公的官署。府门无兰,不设铃,不警鼓,言其深大阔远,无节限。西都丞相府有四门,东都丞相府只有东西两门;有听事大殿,殿西为王侯以下更衣并存放之所。国家每有大议,天子车驾亲
官名。金置,属卫尉司。员额三十人,为皇后常侍官的一种。
官名。三国魏明帝时,司马懿镇关中,罢左冯翊羌阳县,於其地置此,管理自武都徙来的降氐。西晋惠帝元康(291—299)初罢。十六国汉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凉复置。北魏初沿之,后罢,复置县。官名,三国魏明帝
上林中十池监,即上林十池监,详“上林十池监”条。
官名。宋置,为审刑院的长官,见“审刑院”。
清代吏部的内部机构。《光绪会典》中作档房,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则作清档房。掌管吏部档案。设官有清字堂主事二人,另外,《光绪会典事例》卷一四七《书吏事例》中有堂书九人,应是清档房与本房所属吏员。
官署名。清末改陆军部军学司为军学处,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军学局,以局长为主官, 局内分步兵、骑兵、炮兵、工兵、辎重兵六科。北洋政府时期复称“军学司”,参见该条。
官署名。为长宁寺的佐,官,见“长宁寺”。
官名。唐朝置为太子内官,三员,从八品。掌东宫膳羞、酒醴、灯烛、柴炭及宫人食料器皿,隶司馔。女官名。唐代太子内官中有此官,从八品,掌膳羞、酒醴、灯烛、薪炭、器皿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太子内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