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善后会议

善后会议

北洋政府时期违反《临时约法》的非法议会之一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十月,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,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,囚禁了总统曹锟,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,并驱逐溥仪出故宫。北京政变以后,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,共商大计,并将自己的军队改称国民军,表示倾向革命;同时又和张作霖一起请皖系大实力派段祺瑞出山,成立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”。段、张都热衷于推行独裁统治,与冯的政见不同,于是就排挤冯玉祥。段、张为了掩饰其独裁统治,骗取人民的支持,并企图拉拢和软化孙中山,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。孙中山决定北上时,于此年十一月十日以中国国民党总理的名义发表宣言,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是,并先召开预备会议。十二月三十一日孙中山抵达北京,段祺瑞则已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就临时执政职,并在通电中主张在一个月内召集善后会议,三个月内召集国民代表会议,与孙中山的主张相违背。十二月二日临时执政府的国务会议通过《善后会议条例》,不顾孙中山是否赞成,就于二十四日公布,三十日复通电各方召集会员。次年二月一日孙中山正在重病之中,善后会议居然开幕。善后会议的会员共一百六十六人,分为四类:一、有大勋劳于国家的(只有孙中山和黎元洪两人);二、讨伐贿选、制止内乱各军最高首领;三、各省区及蒙、藏、青海军民长官;四、有特殊资望、学术、经验,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的,不得超过三十人,前三项会员不能出席时,可派全权代表参加。会员中绝大多数全是实力派,善后会议的实质就是打垮了直系军阀以后的权力分配会议。主要议决下列各事项:一、国民代表会议的组织方法;二、关于改革军制事项;三、关于整理财政事项;四、临时执政交议事项。其议决案,咨由临时执政执行。设议长、副议长各一人,由会员互选。会内设秘书厅,秘书长由临时执政派充,主持厅务;并得就应行议决的事项设置专门委员会,审查交议各案,并得出席大会报告或陈述意见。委员人选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。善后会议的开会和闭会均由临时执政决定。会期预定一个月,必要时得延长二十日。实际上第一次大会于四月二十一日结束。此后并未召开过全体会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会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朝盛京户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。设郎中一人为主官,下设员外郎二人,主事二人,笔帖式若干人,皆为满员。掌银钱物品之出纳,岁汇报京师户部,并请领用物。

  • 郡国守相

    汉朝官名,为郡太守和王国相之合称。太守掌治其郡,王国相掌统王国百官,后掌治民。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令太傅、三公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。”参看“太守”“王国相”条。

  • 伴讲

    官名。明朝王府三伴之一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增置,一人,从九品。与伴读、伴书合为王府三伴。诸王待如宾师。成祖即位,革。

  • 权发遣三司判官

    官名。宋仁宗庆历三年 (1043)始置,以员外郎及太常博士充任,仍理本等资序,不得差出,任满三年,令三司保明议升陟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六政府尚书

    官名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置。始于明崇祯十七年(1644)。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,于原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政府各设尚书一人,多以明朝投降官吏充任。

  • 区董

   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属区的行政主官。参见“市自治制”。

  • 供事

    吏名。清朝京吏之一种。即在宗人府、内阁、中书科、翰林院、詹事府、文渊阁、上谕处、内廷三馆、各修书馆及各衙门则例馆办事之吏员。属宗人府、内阁、翰林院、詹事府者由民间考取;属内廷三馆及修书各馆者由内阁、翰

  • 四率

    官名合称。① 前凉张骏置。《晋书·张骏传》云张骏“赦其境内,置左、右、前、后四率官”。② 即“东宫四率”。

  • ①周朝称拥有封土的各级统治者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乐》: “宜君宜王。”《仪礼·丧服》: “君,至尊也。”郑玄注: “天子,诸侯及卿、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”②战国时期对有采邑的公卿大夫的尊称,如“商君”、“

  •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,隶宣政院。设于世祖至元初年,原设府地点不详,至元六年(1269)迁到河州(今甘肃临夏),掌管朵思麻(脱思麻,今青海东部)地区军民政务。又称朵思麻宣慰司,简称吐蕃宣慰司。置宣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