员外常侍
“员外散骑常侍”省称。
“员外散骑常侍”省称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修闾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制用语。即加盖皇帝玉玺的诏书。
将军名号,为武散官,金代为正三品下,元代为正二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》。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正三品下。元沿置,升秩为正二品。
官名。金朝置,属教坊。二十五阶之第十六阶,秩从七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起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从七品上,称比音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条。
参见“优异佐领”。
官署名。清朝工部虞衡司所属之机构。顺治元年 (1644) 置,设监督一人,由本部堂官于司员内派委,一年一更代。掌收贮废铁炮子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改隶陆军部。清代工部虞衡清吏司所属机构。掌收储
僧官名。明清置,属僧录司。秩正六品,左右各一人。
官名。唐朝司农寺九成宫总监属官,置一人,从七品下。
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机构之一,简称忠翊卫。仁宗延祐七年(1320)六月,由中都威卫使司改置。统红城、马邑、大同等地屯田侍卫军人。秩正三品。置都指挥使三员,副都指挥使、佥事各二员。下设行军千户所十翼,弩
官名。清朝职官之一种,即尚未实授之章京。所设机构,均有额定人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