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吏部尚书

吏部尚书

官名。东汉置吏曹尚书,一说名吏部曹尚书,后改名选部尚书。三国魏改选部尚书置,为尚书台(省)吏部曹长官,三品。两晋南北朝沿置,位居列曹尚书之上,晋、宋三品,梁十四班,陈三品、中二千石;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二品下,二十三年改三品,北齐三品。主管官吏铨选考课奖惩,其实权甚或过于尚书仆射。然重要官职的任免须与诸执政大臣合议,由皇帝、宰相裁定,亦常命尚书仆射领吏部事务或任命大臣参掌选事以分其权任。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(458)故置二尚书以轻其任,寻复置一员。西魏末、北周改置吏部中大夫,属夏官府。隋、唐复为尚书省六部长官之首,正三品,与二侍郎分掌六品以下文官选授、勋封、考课之政,称为三铨。唐高宗、武则天、玄宗时曾随本部先后改名司列太常伯、天官尚书、文部尚书,寻各复旧。因其地位尊荣,多由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,常不治部务。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不预本部公务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成为职事官,从二品,掌文武二选,奉行其制命。百官选授、封爵、功赏、考课之事,由诸司分掌,而由尚书汇总验实裁定,若有疑不能决,大事禀议于尚书省。设左、右选,各置郎中、员外郎。详见“尚书右选”、“尚书左选”。辽朝为南面朝官。西夏亦置。金初与尚书省左、右司通署,熙宗天眷三年(1140)始分置,正三品。元初员额一至七人不等,后定置三员,隶中书省,正三品。明初置一或二员,洪武十三年(1380)定置一员。时罢中书省,遂直达皇帝。《明史·职官一》: “掌天下官吏选授、封勋、考课之政令,以甄别人才,赞天子治。盖古冢宰之职,视五部为特重”,“表率百僚,进退庶官,铨衡重地,其礼数殊异,无与并者。”初班位序内阁大学士上,弘治六年(1493)以后始列其下。景泰(1450)中,设二尚书,天顺(1457—1464)初复置一员。明初止三品,洪武十三年改正二品,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正一品,永乐(1403—1424)复改正二品。清朝顺治元年(1644)改承政置,满、汉各一员,职权较明为轻。初满员正一品,汉员正二品,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二品,康熙六年(1677)复旧,九年复皆为正二品,雍正八年(1730)皆从一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减为一员,宣统三年(1911)废。


官名,东汉置,掌选举和祠祀事。东汉光武帝改常侍曹为吏曹,也称吏部曹,其长官称尚书,属官有郎。灵帝时改称选部尚书,三国魏、蜀沿置。魏又改选部尚书为吏部尚书,后世多沿置。唐朝为正三品,掌文选、勋封、考课之政令。参看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常侍曹注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及“吏部曹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宾服

    诸侯依时贡朝天子以示臣服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暴民不作,诸侯宾服。”

  • 行台省尚书右丞

    官名。北魏始置,东魏、西魏、北齐沿置。隋、唐行台尚书省置,皆一员,隋朝为视从四品; 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为正四品下,诸道行台尚书省为从四品下。与左丞掌分司纠正省内。高祖武德五年至九年 (622—62

  • 从吏

    幕僚属员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相舍后园近吏舍,吏舍日饮歌呼,从吏恶之。”

  • 太医院提点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正五品,掌诸医药,总判院事。其佐官有使、副使、判官等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官名。金置,秩正五品,为太医院的长官。

  • 戎御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御戎”。春秋晋置。掌驾驭兵车。大夫爵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 “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,使为戎御。”

  • 行台郎

    参见“行台郎中”。

  • 廉俸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年(1906)设。掌核京外王公臣官廉俸、各处驻防官兵半俸半饷养赡红白事赏及各衙门经费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人,主事三人。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度支部。掌稽核京内外王

  • 主管茶马司

    官名。北宋都大提举茶马司置,掌收茶利以供市马经费,位在都大提举下、同主管上。

  • 农产检验所

    农矿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农矿部为保持农产物信用及价格,防杜病虫害输入及检定肥料品起见,设立农产物检查所。依照民国十八年(公元1929年)六月公布的《农产检验所检验条例》规定,所内分设四课:第一课,掌

  • 黄门从丞

    官名,汉置,属黄门令,宦者,掌出入侍从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府·黄门令》。官名。东汉时黄门令的佐官。见“黄门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