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同中书门下三品

同中书门下三品

宰相职衔。唐朝初年以中书、门下两省长官共知政事,皆为宰相,中书、门下省长官中书令、侍中皆为正三品官,太宗贞观十七年(643)令太子太保萧瑀、太子詹事李勣同知政事,号为同中书门下三品,意即同于中书令、侍中,得出入政事堂议政。其后,非两省长官而受诏预知政事者,皆加此号,得入政事堂议政,尚书省长官左、右仆射亦不例外,后为副相职衔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为同东西台三品,咸亨元年(670)复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为同鸾台凤阁三品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; 玄宗开元元年(713)改为同紫微黄门三品,五年复为同中书门下三品。代宗大历二(676)升中书令、侍中为正二品,此号不复用。


官名。唐置,即宰相。唐初沿用隋制,以三省长官(中书省长官中书令,门下省长官侍中,尚书省长官尚书令)共议国政,此即宰相 之职。其后,因太宗曾为尚书令,臣下不敢居其职,于是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,与中书令、侍中号为宰相。因其品位高崇,不欲轻以授人,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,因这些人本官品位低,使加以“同中书门下三品”,因为三省长官为三品,加此称等于说与三省长官一样。后来三省长官升为正二品,此称不能适用,于是又改称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宰相之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省支应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设于各省,掌军饷出入事项。

  • 有出身人

    唐宋官员出身之一。指科举出身、门荫出身、流外出身等有资格补为流内官的人。

  • 六百石

    官秩等级,战国秦置。秦汉中央政府所属机构令、长及郡国长吏如郡丞、县令、长等多为六百石。铜印黑绶,月俸七十斛。三国两晋南朝又演变为俸禄等级。如南朝宋凡太学博士、中散大夫、廷尉评、尚书仆射、尚书、给事黄门

  • 武选官

    宋朝武阶官别称。

  • 采珠玉金银官

    汉代少府所属有采珠玉金银之官,见《汉书·贡禹传》。

  • 太庙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常寺所属有太庙署,置令及丞。掌郊庙社稷等事,并领郊祀、崇虚二局丞。隋唐金元太常寺均置太庙署,以太庙令为长官,惟宋不置太庙署,以太庙令属宗正寺,以入内内侍充任,掌宗庙荐新、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

  • 武显大夫

    阶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改左藏库使、东西作坊使置,为正七品武阶官,属大使臣。清朝乾隆二十年 (1755) 改骠骑将军置,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二品之封赠。三十二年,属八旗者正二品

  • 左辅将军

    官名。十六国乞伏述延置。为统兵武职。《晋书· 乞伏国仁载纪》: “(述延以)斯行乌埿为左辅将军,镇蔡园川。”

  • 官名。殷朝置。后宫女官。殷朝卜辞及金文常见“妇某”称谓,如“妇好”,“妇辛”等等。参见“世妇”。

  • 外褂

    服饰名。清朝官服之一。其长及股,其袖端平,对襟,罩于袍外,俗称“外套”。官员用之,有朝褂、行褂、常服褂之别。所用颜色,多为石青,绀色(黑中透红),乾隆(1736—1795)中尚玫瑰紫,嘉庆(1796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