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功

司功

①官名。春秋晋国置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孔颖达疏引《世本》:“伯生司徒公,公生曲沃正少襄,襄生司功大伯,伯生候季子。”王谟辑《世本》:“司功氏,晋大夫司功景子士焉佗,因官氏焉。②官署名。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改功曹置,置于诸卫、诸率、诸王府,掌簿书、考课。设参军为长官。京兆郡,大兴、长安县,诸州、郡、县亦置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,改其长官参军为书佐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初,诸王府复改为功曹,长官为参军事; 三都亦改为功曹,长官则名司功参军事; 诸州、县仍为司功,在州长官为参军事,在县有佐官。③司功参军事的省称。


官名。唐置,在县叫司功,在州叫司功参军,在府叫功曹参军。掌官园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选举、表疏、医巫,考课、丧葬之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参议朝政

    唐朝宰相职衔名义。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 贞观四年(630)二月“太常卿萧瑀为御史大夫,与宰臣参议朝政。”官名。唐初承隋制以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,又以他官参与其间,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一》记太宗

  • 稽察内务府御史衙门

    即“稽察内务府御史处”。

  • 司仆大夫

    官名。即都官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都官郎中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,改都官郎中为司仆大夫。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刑部尚书》,参看“都官郎中”条。

  • 豆仓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豆仓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堂吏

    吏名。清朝各部院衙门属吏。又称经承。指唐、五代时中书省办事的官吏。起初从中央各机构中抽补,宋太祖以其擅中书权事,改令吏部选授,宋太宗太平兴国以后,并用京官。

  • 节度使留后

    官名。唐朝节度使入朝或宰相遥领节度使不临镇则置。玄宗开元十六年 (728) 萧嵩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节度河西如故,则以牛仙客为留后,主持军政大事。李林甫、杨国忠为相,遥领陇右、剑南,分别以杜希望、崔圆

  • 监漕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六年(632)都水监舟楫署置四员,从九品上,掌监诸州漕运至京(长安)都(洛阳)往来之隐失; 玄宗开元二十六(783)废。河渠署亦置十员,从九品上,代宗大历(766—779)后省。官名。

  • 河东北路转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本路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置于太原。长官为转运使,秩正三品。下设同知转运使、副转运使、户籍判官等职。参见“转运司”。

  • 外务部会办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之长官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正一品或从一品。佐外务部总理亲王办理交涉事务。宣统三年(1911)省。官名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公元1901年)设,为外务部的副长官。宣统三年(公元19

  • 即选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月选官员班秩之一。凡遇官员缺出,奉旨即用人员,特用班人员,不论双单月遇缺即行选补,其他官员之回避者,亲老告近查复到部者,丁忧服满者,裁缺赴部另补者,外任官经督抚保题即升卓异及俸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