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乐

司乐

官名。①掌乐之官。西魏始置于春官府。北周沿置。武帝保定四年(564)改为“乐部”。参见“司乐中大夫”。明朝置,为太常寺之属官,额定二十人,从九品,掌祭祀、宴飨之舞乐”。多由乐舞生、乐户充任。清沿明制,顺治元年(1644)初设时亦隶太常寺,乾隆七年(1742)设乐部后,始为乐部神乐署之属官。定制为二十五人,正九品。掌郊庙、祭祀诸乐。又,明、清之教坊司及明之显陵供祀教坊司均设有左、右司乐,职掌同前。详“左司乐”、“右司乐”。②宫廷女官。隋高祖开皇二年(582) 置,为六司之一,三人,视勋品。炀帝置为二十四司之一,从六品,属尚仪局。掌宫内乐人习乐及诸乐陈布之仪。唐朝因置,升为正六品,二人。宋朝沿置,属尚书内省。金朝置四人,其制同唐。明朝亦为二十四司之一,属尚仪局。二人,正六品。掌音乐之事。


女官名。唐、明皆置,属尚仪局。掌音乐之事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宫官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三·女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政院副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宣政院的佐官,秩从二品,员额二人。

  • 部郡从事史

    官名。南朝宋诸州置。职同部郡从事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重侯

    1、陪臣。诸侯为天子之臣,诸侯的大夫,对天子称“陪臣”。意思是“侯的侯”。2、指子男。战国时楚国爵位子男共一爵,故称重侯。《楚辞·大招》:“三圭重侯。”注:“重侯,谓子男也,子男共一爵,故言重侯也。”

  • 上阶

    官制用语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规定在每品内分三个等级,称上、中、下三阶。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自第一品至从三品内不分阶,自第四品至从九品每品内分上、下两阶。北齐,隋初沿之,隋炀帝大

  • 警察分驻所

    京师分区警察署的派出机构。北洋政府时期设置,为统辖派出所的巡官处理内外勤务的办公处所。

  • 率善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无常员,以官归附少数民族。明帝景初二年(238),曾授倭国使臣难升未。见《三国志·东夷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封倭国使臣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。见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·倭》,参看“率善校尉”条。

  • 州司

    指州刺史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 “州司不敢弹纠,傅相不能匡辅。”

  • 护法功德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三功德司之一,维护佛门戒律、纠察僧人行为。设一正使、一副使、一通判、一承旨。为次等司。

  • 前锋正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卫属官,负责舆驾出入的侍卫。从七品。

  • 左神威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朔禁军左神威军统兵长官,德宗贞元三年(787)改殿前左射生军为左神威军而置,二人,正三品,宪宗元和三年(808)罢。辽朝亦置,为加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