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相

右相

官名。相传商汤、周成王皆置左、右相。春秋齐景公置左、右相辅佐国政,以右相为首相。《史记·齐世家》: “景公立,以崔杼为右相,庆封为左相。”周赧王六年(前309),秦置丞相,以樗里疾为右相,甘茂为左相。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(385)亦置左、右相,以右相为次相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至咸亨元年(670)改中书省为西台,以长官中书令为右相。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改尚书省为文昌台,以尚书右仆射为文昌右相。玄宗天宝元年(742)至肃宗至德二载(757)称中书令为右相。南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),改尚书左、右仆射为左、右丞相,简称左、右相。明洪武三年(1370)于诸王府设左、右相各一人,正二品。左相多由勋臣充任,右相多以文臣充任。掌王府之政令,辅相规讽以匡王失,率府僚各供其事,而总其庶务。


官名。相为百官之长,佐国君理万机。有只置相的,也有左相、右相并置的。春秋时齐国就左右相并置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景公立,以崔杼为右相,庆封为左相。”《新唐书·玄宗纪》天宝元年:“改侍中为左相,中书令为右相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乐局副使正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太乐局”。

  • 监兑

    清代漕运有监兑官,每省委派府佐担任,负责监察,凡米色好坏、兑运的延滞,及运军水手盗卖漕米、渗水和沙、私带客货,以及强横生事等,责令监兑官严行禁戢。见《清会典·事例·户部漕运》。

  • 转补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凡依转班之缺分而授官之例。参见“转班”。北洋政府军官、军佐任用方式之一。凡上校以下各级军官,具有宪兵学识的,得改任相等的宪兵军佐,称为转补。

  • 掌法案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太常寺与大晟府所属机构。掌礼乐之法。

  • 工部郎中

    官名。① 工部所属头司工部司长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改原起部郎而置。一人,从五品上。掌城池土木工程建筑之政令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平大夫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名。武则天光宅元年

  • 比四百石

    汉代官秩等级名,该级官吏月俸谷十石;西汉时有侍郎等,东汉时有东西曹掾,五官侍郎,王国之谒者、医工长、永巷长、祠祀长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汉代粟石品级中的第十级。西汉时光禄勋

  • 太子千牛

    东宫武官名。唐开元中,改太子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并为太子千牛,秩从七品上。分置于左右内率府,各四十四人。

  • 甲喇额真

    满语官名。又作“札兰额真”、“扎兰厄真”、“扎拦额真”。意为“一队之主”。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在原来牛录组织的基础上编立八旗,以五牛录为一甲喇,五甲喇为一固山(即一旗)。每甲喇设

  • 南北选

    科举名。又称南北通注铨法。分见 “北选”、“南选”。

  •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侍卫步军司或步司。北宋初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分置,与殿前都指挥使司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,分掌全国禁军,兼总厢兵,统兵官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