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台谏制

台谏制

秦汉至明清的监察与谏官制度。秦汉以后以御史台掌监察,其对象是内外百官,但是皇帝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,不能对其实行监察,为使皇帝言行不致破坏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,就用设谏官的办法以规正其言行。谏诤可以看作是实行监察的一种特殊形式,故御史台常与谏官合称台谏。御史台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,历代均有设置,至明清始改为都察院。谏官设置亦始于秦,历代设官不一。秦有谏大夫,后改称谏议大夫,掌议论讽谏。魏晋以后又有散骑常侍,地位略高,亦掌侍从规谏。北齐时散骑常侍、谏议大夫均属集书省,隋代属门下省。唐代重视谏官,设左右二散骑常侍,分属门下、中书两省,但以官高很少任命,故谏议大夫事实上成为最高谏官。此外又有左右补阙与左右拾遗,也分属门下、中书两省,资浅者加“内供奉”字样。宋承唐制,但改补阙为司谏,拾遗为正言。但宋初司谏、正言均为寄禄官,多不预谏诤事务,实际掌谏诤事务的机构是谏院,设知谏院、同知谏院为正副主官。元丰改制废谏院,始以左右谏议大夫、左右司谏、左右正言分隶门下、中书两省,专掌谏诤。辽南面朝官中也有谏议大夫、补阙、拾遗等官,不过并不起实际作用。金沿宋辽旧制置谏院,设左右谏议大夫、左右司谏、左右补阙、左右拾遗等官。元不设谏官。明初复置谏院,有谏议大夫、司谏、正言。旋罢废,而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、补阙拾遗并稽察六部百司,与都察院监察十三布政司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“科道”。清初沿明制,六科为独立机构,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以六科隶都察院,于是台谏完全合而为

猜你喜欢

  • 冷卿

    宋称宗正卿为冷卿。苏轼《送鲁元翰知洛州》:“道馆虽云乐,冷卿当复温。”

  • 热河都统

    官名。清初设热河副都统,乾隆四十四年(公元1779年)始改设都统,除掌管热河围场事务之外,兼管热河地区(今属内蒙古自治区,一部份属河北省)蒙古人民事务,驻扎热河。其衙门有随同办事理藩院司员一人,刑部司

  • 北军使者护军

    官名,西汉置,掌北军。《汉书·田叔列传》:“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,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,召任安,与节令发兵。”

  • 典客舍人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属典客监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八品中。后罢。

  • 左千牛卫

    禁卫军指挥机构。唐朝十六卫之一,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置,设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、中郎将二员,与右千牛卫统率亲近禁军,共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,不领府兵。受朝之日,侍列于御座左、右,职任

  • 土方

    官名,周代有土方氏,掌土圭之法。详见“土方氏”条。见《周礼·夏官·土方氏》。

  • 文辞清丽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文类科目。建中元年(公元780年)诏举,奚涉等六人及第。

  • 赃罚库大使

    官名。详“赃罚库”条。

  • 河营参将

    官名。清代设此武官,为河道总督下属官员,与都司、千总、把总等掌河工调遣及守汛防险等事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河道各官》、《历代职官简释·河营参将》。参看“河道总督”条。

  • 主郡吏

    汉代郡太守的别称。见《汉书·晁错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