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博士

博士

官名。春秋战国已有其称,初泛指学者,战国末年齐、魏、秦等国置为职官。秦、西汉初充当皇帝顾问,参与议政、制礼,典守书籍,秩四百石,秩虽卑而职位尊显。设仆射为之长,名义上隶太常。秦始皇时有七十余人,二世时有三十余人,诸家并立,而以儒家为主。汉初诸子、儒经、术数、方伎等皆立博士,文帝时达七十余人; 武帝改置五经博士,兼具学官职能,掌教授经学、考核人材、奉命出使等事。(详见“五经博士”)东汉以降,议政职能逐渐削弱。魏晋南北朝专设五经博士、国子博士、太学博士等学官,掌经学教授,设太常博士专掌议定礼制,地位渐轻。北朝郡国学或置博士为学官,又设律学博士、医学博士等,专精本行技艺,教授学生及服务于宫廷官府。隋、唐以下历朝制度大体相沿,员额品秩不等,除太常寺、国子学外,诸专门学校如唐、宋之崇玄、兽医、律、广文馆、四门馆、书、算、画等学皆置为学官,又有历、天文、漏刻、视祲、按摩、呪禁等博士,皆以本行技艺供职于官府,地位甚低。辽朝府、州、县学亦置为学官。西夏设于番、汉大学院,蕃汉三学院设百法博士。金、元改称教授。明、清太常寺设太常博士,国子监有五经博士,钦天监有漏刻博士等,详见各条。


官名。六国时有博士,秦汉相承,诸子、诗赋、术数、方技都立博士;西汉时属太常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博士,秦官,掌通古今。”官秩为比六百石;员额多至数十人。在秦和汉初,博士为学术顾问性质的官员,既掌管其专门之学,又参预政治讨论,还外出巡行视察。汉武帝建元五年又置五经博士,专掌儒家经学传授;每经不止一家,共有博士十四人。汉以后学术传授多在私家,博士之任渐轻。晋有国子博士。唐有国子监博士(五人,正五品)、太学博士、广文馆博士、律学博士、书学博士、算学博士、医学博士、太常博士(正七品,掌代礼)。明清有国子博士和太常博士,五经博士(为孔、孟诸族的世袭官)。参看王国维《观堂集林·汉魏博士考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奉宸卫

    官署名。即右千牛卫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右千牛府置,旋改右千牛卫。

  • 显文

    宋朝显文阁省称。

  • 市佐

    官名。唐宣宗大中五年(851)大都督府置一员,与史、师掌分行检察州、县之市。

  • 壮威将军

    见“十壮将军”。

  • 典签(籤)

    官名。本来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,南朝宋齐时期,为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,常由皇帝派亲信担任此官,名为掌管文书的典签,实操州镇全权,故有“签帅”之称。梁以后渐废。唐朝诸王府也设典签,但只掌管文书

  • 榜识

    即“榜式”。

  • 司天监丞

    官名。司天监的佐官,协助监、少监助理监务。见“司天监”。

  • 驯象所指挥使

    官名。明代锦衣卫所属有驯象所,主官为指挥使,领象奴以供朝会陈列、驾辇、驮宝之事。

  • 司袍袄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袍袄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
  • 牌头

    清朝山西、陕西等处边外蒙古地方编户头目。乾隆八年(1743)设,每堡四名,於种地民人内择其诚实者充任。专司查报拖欠地租、偷窃为匪及来历不明者之事。(1)元代蒙古军与探马赤军征调之法是:家有男子,年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