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二诸侯

十二诸侯

十二个诸侯的合称。春秋时期指鲁、齐、晋、秦、楚、宋、卫、陈、蔡、曹、郑、燕。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实列十三诸侯,司马贞索隐: “篇言十二,实叙十三者,贱夷狄不数吴,又霸在后故也。不数而叙之者,阖闾霸盟上国故也。”战国时十二诸侯所含具体诸侯国有变动。《战国策·秦五》: “梁君伐楚胜齐,制赵、韩之兵,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”,姚宏注: “梁君,梁惠王也。伐楚、齐,胜之,制御赵、韩之兵,驱使十二诸侯鲁、卫、曹、宋、郑、陈、许之君,朝天子于孟津。”


指春秋时的十二个诸侯。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:“太史公曰……欲一观诸要难。于是谱十二诸侯。”十二诸侯是:鲁、齐、晋、秦、楚、宋、卫、陈、蔡、曹、郑、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命

    周朝天子对臣下的册命或诰命。《中甗铭》:“史儿至,以王命曰: ‘全命汝使小大邦。’”《周礼·春官·内史》:“内史掌书王命,遂贰之。”帝王的命令。《后汉书·刘虞传》:“初平元年,复征代袁隗为太傅。道路隔

  • 管理将军府事务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为将军府的主官。见“将军府”。

  • 振朔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,拟宁远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仍拟宁远将军等号。

  • 子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西魏沿之。为统兵武官,位在都督下。亦可作为起家官。见《周书·李贤传》。

  • 过称

    官场用语。即对官员的称呼超过实际官衔。宋朝初年,殿直、承旨差出者称司徒,京朝官不分品秩高下一例呼为郎中。太宗淳化元年(990),规定台省官只许呼本官,太常博士以下并京官至大理评事不得呼郎中,诸司使、诸

  • 左右牝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仆寺置左右牝署,有令及丞,掌驼马。左牝署又有左牝局,右牝署又有右牝局。均置都尉。

  • 布特哈拜唐阿

    满语。拜唐阿是清代各衙署中无品级的管事人员,布特哈拜唐阿则是一种内廷差事人员,如粘杆处(尚虞备用处)等处行走无品级职事人等。粘杆处有粘杆拜唐阿四十人、备网拜唐阿十二人,为皇帝打猎捕鱼服务。

  • 司辰官

    官名。元置,属司天台,员额八人。

  • 知县事

    见“知县”。

  • 宾客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清朝理藩院所属宾客清吏司之副长官。协助郎中掌司事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改称王会清吏司员外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