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衣摆牙喇
满语。指清朝由内府佐领之精兵组成的“护军”。
满语。指清朝由内府佐领之精兵组成的“护军”。
官名。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五月设。位佥事之下。无定员,视事之繁简酌置。分任本院法律法令之起草与审议。
官名。一说次于都司空的职官。《墨子·杂守》: “县候面一亭尉,次司空。”孙诒让: “次司空,亦次于都司空也。”
杂任职名。唐置于京县或畿县,其职掌相当于州的司功参军事。参见“司功参军事”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护军统领”。
官名。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始置,员二人,从八品上,属中书省,掌供奉讽谏。天授二年(691)增至五人,后除授渐滥,有“拾遗平斗量”之讥。宋初沿置,多别领中外职任,不专任谏职。太宗端拱元年(988)
八位主要官员。伯是官名,其职权是掌管一方诸侯,八伯是八位各掌一方诸侯的八位官员,相传尧和舜时都有八伯。见《尚书大传·虞夏》。
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四年(1371)置各都卫指挥使司断事司,以理军中词讼。洪武八年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或行都指挥使司。仍置断事司,设断事,正六品,副断事,正七品。
西夏职官封号。授与中品官,称为文武孝种恭敬东南姓关上支界。
官吏名。又称牙署。辽北面官。石烈(相当于县)设,在麻普下,类似主簿。文班司设有文班牙署。官名。迈置,《辽史·国语解》说:“牙署,官名,疑即牙书,石烈官也。”参见“石烈”。
官署名。元朝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。世祖时设于路以上(亦有设总摄司者),统辖僧录司、僧正司、都纲司,掌理僧尼词讼。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,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。长官为总统,下设书吏、公使人等。武宗至大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