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功德司

功德司

官署名。西夏始设,有僧众、护法、出家等功德司。掌管佛教事务。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)置,又称功德使司、都功德使司,秩从二品,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及吐蕃军民等事,并经管内廷作佛事。三十一年(1294)罢。成宗大德七年(1303)复立。泰定帝泰定三年(1326)罢。后又立,文宗天历二年(1329)再罢,以所掌事归宣政院。至顺三年(1332)复立。顺帝至元元年(1335)罢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车部曹

    官署名。西晋置。为尚书省三十五郎曹之一。设郎。或说属驾部尚书。东晋罢。

  • 射声士

    卫士名,汉置,掌待诏而射,故又名待诏射声士。属射声校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本班尽先前

    清朝捐纳事例之一。乃后期之加捐花样。咸丰九年(1859)为鼓励加捐而特设之班次。因依成交纳实银而又称为银捐。其选用优异,仅次于新班遇缺先、新班遇缺。序补五缺一周,先用新班遇缺先三人,然后新班遇缺及各项

  • 啬人

    官名。夏代设置,掌分配耕田及收取贡赋。《夏小正》记载:“十有一月,王狩,啬人不从。”啬人平时随王出猎,因收获季节刚过,啬人忙于征集农产品,故不能随从。啬人亦称啬夫,战国秦汉时代的啬夫即起源于此职。

  • 知北院枢密副使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为北面官。北枢密院官员,低于副使,高于同知北院枢密使事。官名,辽朝置,为北枢密院官员,佐北院枢密使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,位在北院枢密副使之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》,参看“北院枢密使”条。

  • 率善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无常员,以官归附少数民族。明帝景初二年(238),曾授倭国使臣难升未。见《三国志·东夷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封倭国使臣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。见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·倭》,参看“率善校尉”条。

  • 行间候

    官名,即军候,为“曲”的长官,统一曲兵,位低于校尉。西汉吴王濞置。《汉书·吴王刘濞传》:“王专将其兵,未度淮,诸宾客皆得为将,校尉、行间候、司马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一·将军》:“其领兵皆有部曲。大将军营

  • 内侍高品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为内侍阶官,位在内侍殿头下、内侍高班上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正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内侍官名,改左班殿直。金章宗泰和二年 (1202) 置为内侍寄

  • 知推侍御史

    官名。唐置,属御史台台院。员额二人,分掌东西推鞫事务。所谓东西推,就是把京城百司及诸州分成东西两个部分,各以侍御史一人掌之。知西推的侍御史同时处理赃赎、三司受事时作为御史台的代表,号称副端;知东推的侍

  • 昔博赤

    即“昔宝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