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阁

内阁

官署名。三国魏曾为秘书署别称。明朝置为综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废中书省和丞相后,六部分任庶务,直接听命于皇帝。因政务繁剧,仿宋制设华盖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大学士,备顾问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以兵部尚书齐泰、太常卿黄子澄等参预机务,为朝臣参预机务之始。成祖夺位后,即选翰林等官入直文渊阁,参预机务,以其地处内廷,故名内阁。肇建之初,阁臣皆编修、检讨等翰林之臣,不兼部务,无官属,尚未专制百司。内外章疏直达御前。仁宗、宣宗以后,因阁臣多为东宫旧臣,以侍郎、太常卿兼任,品位尊崇,地居近密,撰草诏旨,票拟章奏、裁决机宜,其后又置诰敕、制敕二房,皆设中书舍人,为其属。六部承奉意旨,无所不欲,阁权日重。嘉靖(1522—1566)时,阁臣分为首辅、次辅,首辅专权用事,朝位班次均列六部尚书前,而阁权之争日激。明末天启(1621—1627)间魏忠贤专权,阁臣附为阉党。崇祯 (1628—1644)一朝又频更阁臣,阁权下降。清军入关后,改内三院为内阁。额设大学士满、汉各二人,加保和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、体仁阁、文渊阁、东阁各殿阁衔。协办大学士满、汉各一人。下设学士、典籍、侍读学士、侍读、中书、贴写中书等。分隶典籍厅、满本房、汉本房、蒙古房、满票签处、汉票签处、诰敕房、稽查房、收发红本处、饭银处、副本库、批本处等。名义上仍为最高官署,内阁大学士掌“赞理机务”,“表率百僚”,品秩极尊。初定正二品,雍正 (1723—1735)时改正一品。实际已不再是朝廷政务中心。清初即有议政王大臣会议,裁决军国机要。康熙(1662—1722)时又以南书房草拟诏旨。雍正以后则以军机处承旨办理要政,内阁逐渐成为处理例行政务及发布文告机构。光绪(1875—1908)后期废止题本,更成为闲曹。宣统三年(1911)责任内阁成立后,旧内阁即告废除。


1、秘书署的别称。三国曹魏称秘书署为内阁。

2、官署名。明初设中书省,置左右丞相。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,遂罢中书省。十五年仿宋制,置华盖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等大学士,特侍左右,以备顾问;因其受餐大内,故称内阁。成祖即位,特简解缙、胡广、杨荣等值文渊阁,参预机务;仁宗即位,阁职更崇。明代内阁,即过去的中书省之职。掌国家机密,总理政务的官署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》。

3、清初沿明制,参预政务官员由皇帝指定,实权操在满洲贵族手中,职权渐轻;到军机处成立后,内阁便成为传达谕旨、宣布文告的机关。但名义上仍为最高官署。宣统三年,仿立宪国制成立责任内阁。设总理大臣、协理大臣各一人、国务大臣十人,另有丞、承宣厅厅长等官。总理掌参画机要、缔纶时务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内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司织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织司次官,佐司织下大夫掌各种丝麻织物的织造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官名。见“司织下大夫”。

  • 司箙

    掌武器之官。商代军职有“服”,甲骨文中作“箙”,西周则称司箙,西周铭文中有周王命令某某“司六师箙”的记载。在《周礼·夏官》中,司弓矢为槀人与缮人之长;西周则司弓矢与司箙并置,两者应有所分工,可能司弓矢

  • 灵台郎

    官名。唐武则天长安二年 (702)置,掌教习天文气象,兼掌观测天文气象,员二人,正八品下。肃宗乾元元年 (758)加号五官灵台郎,置五人,正七品下。宋初隶司天监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

  • 果上人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司果执事”。清朝内务府掌仪司果房之属官。康熙十六年(1677)设,十二人,秩九品。隶于“掌果”之下,协办所属事务。

  • 武学斋长

    武学职事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(1146)重建武学,下分六斋,每斋差置斋长一员。

  • 武骑尉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。初为武散官八尉之一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朝改置为一转勋官,从七品上。宋承唐制,为十二级勋官末等,从七品。金亦置如宋制。明朝置为武勋,从六品。勋官名,金朝置,

  • 督运三班使臣

    官名。宋制,上供漕粮及杂物常以三班使臣、军大将、殿侍督运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三》载: 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十二月诏:“押汴河江南、荆湖纲运,七分差三班使臣,三分差军大将、殿侍。”

  • 侍仪司

    官署名。金属宣徽院,由侍仪局改名,设令、直长,秩从六品、正七品。元设于世祖至元八年(1271),秩正四品,掌朝会、即位、册后、建储、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礼仪,隶礼部。置左右侍仪奉御二员,礼部侍郎知侍仪

  • 硕第巴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。隶于噶伦。掌治布达拉番民。设五品官二人。遇有缺出,以大缺、边缺营官及嘎厦卓尼尔升补,亦准挑选喇嘛补用。

  • 礼部

    ①官署名。北魏始置,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,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。北魏始有礼部,王䛯曾任礼部尚书,然其制不详。 西魏置, 文帝大统十二年 (546) 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