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园使
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内诸司使之一。亦称内苑使。五代后梁改内园栽接使。宋复旧称,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 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武略大夫。
官名。唐始置,管理皇室庄田。五代后梁时改称内园栽接使。至宋复称内园使,属西班诸司使,通常无职掌,仅作为武臣迁转之阶。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称武略大夫。
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内诸司使之一。亦称内苑使。五代后梁改内园栽接使。宋复旧称,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 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武略大夫。
官名。唐始置,管理皇室庄田。五代后梁时改称内园栽接使。至宋复称内园使,属西班诸司使,通常无职掌,仅作为武臣迁转之阶。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称武略大夫。
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又称双月选。明朝之制,凡内外官员出缺,由吏部选补,其初授官及考定升降者归双月选,按平常之缺依序升除。清朝沿之,以属于除班、升班之官员人双月选。后以补班内丁忧起复之汉郎中、员外郎、主
官署名。北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置,为三卫府之一,掌殿陛护卫之事。设翊卫府郎二十人,翊卫中郎二十人,选卿监、正任刺史、遥郡团练使以上官之子孙充任。五年废。官署名。为翊卫的官署,在隋为十二卫府之一,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由印造交钞库改置。秩正七品。设达鲁花赤一员,大使二员(从七品),副使二员(正八品)。官署名。元置,属户部。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,于燕京交钞提举司下置印造局,
见“司农丞”。官名。唐制司农寺在卿、少卿之下有丞,其职与少卿无甚区别,历代沿置,明代废。参见“司农寺”。
官署名,为御史台的别称。《通典·职官六·御史台》:“后汉以来,谓之御史台,亦谓之兰台寺。”
西周君主称美臣子功绩或臣子自诩政绩用语。《师望鼎铭》: “王用弗忘圣人之后,多蔑历锡休。”
官名合称。东汉灵帝中平五年(188)初置,领西园军,以镇压黄巾起义。据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李贤注引乐资《山阳公载记》,八校尉即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,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,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,赵融为助军
参见“东宫领直”。
即渠帅,少数民族的首领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各渠帅曰精夫……今长沙武陵蛮是也。”
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稍迁指同班诸官中略有阶级间的迁陟,汉代以来常散见于史书列传之中。至晋代李重议官, 主张“大并群臣等级, 使同班者不得复稍迁(见《晋书·李重传》)。然后世仍有稍迁之制,如《明史》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