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,两汉皆置,西汉属少府,东汉属大司农,为官之长,有丞,掌择舂御米等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大司农》:“官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;主舂御米,及作干糒。,择也。丞一人。”员吏一百一十二人。参看“官
官名。三国魏末置,司马炎自中护军迁任,副贰相国事,掌握朝政大权。南朝梁时为 “中抚军将军”的省称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相国之副,掌朝政大权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八月庚寅,命中抚军司马炎副贰相国
清朝吏部铨选制度。凡升选之外官赴任前,均由吏部发给文凭。到省后呈交督抚查验,称为领凭。吏部发给外官文凭,某月某省均有定章,领凭官员必须等到应发之月才能领取,谓之对月领凭。凡升选官赴任者,京官由吏部知照
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。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官署名。清初“内三院”之一。顺治二年(1645)将原设翰林院裁撤,翰林院官分别并入内三院,原内秘书院遂改称“内翰林秘书院”,长官称“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”。十五年,内三院改为内阁。十八年复旧制后仍称“内
官学名。春秋时郑国置,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记“郑人游于乡校,以论执政。”可见郑国的乡校既是学校,又是一个平民议政论事的场所。“参见乡学”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北京后,于南京留置,设尚书一人,右侍郎一人,其属,司务厅,司务一人。营缮、虞衡、都水、屯田四清吏司,各郎中一人,营缮、都水二司各员外郎一人,后革都水司员外郎,营
官名。清朝内阁属官。掌缮写之事。额设四十六人,满洲四十人,蒙古六人。
官库名。宋置,属左藏,见“左藏署令丞”。
官名。宋初置,为诸司使之一。后改衣库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