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使持节

使持节

汉朝官吏奉使外出时,或由皇帝授予节杖,以提高其威权。魏、晋以后,凡重要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,加使持节,可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。皇帝派遣大臣出巡或祭吊等事务时,亦使持节,以表示权力和尊崇。隋、唐亦作为皇帝赐以调度军事的符信。时诸州都督、总管、刺史,例加号使持节,以总军戎,然实际并不带节。唯节度使实有旌节,故得以军事专杀,行则建节,府树六纛,权任甚重。


汉朝官吏奉旨出使,有的由皇帝授予节杖,提高其权威。三国魏晋及其后,凡重要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某地时,加“使持节”,可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。隋唐时的“使持节”,作为皇帝赐予调动军队的凭信:当时诸州的都督、总管、刺史都加“使持节”之号,但实际不持节;因而无专杀权;唯节度使有节,可以专杀。除“使持节”外,还有“持节”和“假节”。“持节”低于“使持节”,只能杀无官职的人,而不能杀官吏。“假节”权力更小,只能杀罪犯,而无权杀平民百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宪政编查馆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预备立宪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改考查政治馆设。掌议复宪政折件,承拟周查各件,研究各国宪法,编订宪法草案,考核法典草案与单行法规,并汇成全国统计表诸事。以军机大臣兼领馆事。宣统三年

  • 羽林监

    官名。东汉置羽林左、右监。三国魏(一说晋)省其一,置羽林监,掌宿卫送从。东晋哀帝兴宁二年(364)置。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(420)复置。齐、梁、陈及北魏、北齐沿之。西晋领营兵,东晋无复营兵。铜印墨绶,

  • 司刑寺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刑寺”。

  • 郡军府参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建安末及三国魏,其时军府之制虽尚未形成,但郡已有置参军者,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记其在建安十九年(公元214年)征皖城,获卢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。”三《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记姜维在魏时曾以

  • 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吏治类科目。贞元四年(公元788年)诏举, 李巽及第。

  • 双眼花翎

    服饰名。亦称二眼花翎。清朝官员所戴花翎之一。即孔雀羽尾端为二眼者。依例贵族中封镇国公、辅国公及和硕额驸者戴之。乾隆(1736—1795)中因功绩伟茂得赐者有傅恒、尹继善、兆惠、阿桂、福康安等人。

  • 库使

    官名。清代各官库在司库下均有库使,协助司库管理库事。参见“司库”。

  • 招纳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初置,隶宣抚司,掌招纳沦陷区军民。

  • 督捕右理事官

    官名。清初督捕衙门之职官。顺治十一年(1654)设,满州、汉军各一人,后改满、汉各一人。掌督捕逃人事。康熙二年(1663)改隶兵部。三十八年,以督捕衙门并入刑部,遂裁。

  • 上都生料库提点

    官名。元置,隶尚食局,秩从五品。掌收受弘州,大同虎贲、司农等岁办油面,大都起运诸物,供奉内府,放支宫人宦者饮膳。设提点一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一人,副使二人,直长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