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① 西周武官。《师旂鼎铭》: “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。”②春秋战国时掌御车之官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魏绛斩其仆。”韦昭注: “仆,御也。”秦、西汉亦置,为詹事属官。西汉诸侯王国属官原有太仆,汉武帝改曰仆,秩千石。后代或因或改。③魏晋南北朝太子仆省称。详 “太子仆”。④春秋战国时家臣合称。《礼·礼运》: “仕于家曰仆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天有十日,人有十等。下所以事上,上所以共神也。故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,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


1、武官,西周置。《师旂鼎铭》:“师旂众仆,不从王征于方。”

2、御车官。春秋时置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魏降斩其仆。”韦昭注:“仆,御也。”其后,魏、韩、齐、秦等皆置。

3、掌车马。秦汉皆置,属詹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詹事,秦官,掌皇后、太子家,有丞。属官有太子率更、家令丞、仆……”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大长秋》:“中宫仆一人,千石。本注曰:宦者。主驭:太仆,秩二千石,中兴省‘太’,減秩千石,以属长秋。”又太子少傅的属官有太子仆一人,千石,掌车马,职如太仆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太子少傅》。汉初,王国置太仆,主车及驭,汉武帝改王国太仆为仆,省太字,职事不变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中尉》:“郎中令一人,仆一人,秩皆千石……仆主车及驭,如太仆。本注曰:太仆,比二千石,武帝改,但曰仆,又減其秩。”汉武帝改太仆曰仆,是改王国之太仆曰仆,而非改天子之太仆曰仆。东汉天子之太仆仍称太仆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太仆》:“太仆,卿一人,中二千石。本注曰:掌车马。天子每出,掌驾上鹵簿用;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比千石。”

4、家臣。春秋战国时家臣称仆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仕于公曰臣,仕于家曰仆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、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参看“太仆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尚食监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中侍中省中尚食局属官,员四人。佐中尚食典御等管理皇帝饮食,由宦官担任。

  • 京师习艺所

    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设,属工巡总局。三十二年,改隶巡警部,旋归民政部直辖。收轻罪犯人,令习工艺,使之改过自新; 又酌收贫民,教以谋生之技。设正四品监督一人,管理所务。清末京师地区的劳教

  • 东西两官厅

    军事编制。明正德 (1506—1521) 中置。初选官军于东官厅操练。八年再选京营十二团营精锐及勇士四卫军于两官厅操练。各设总兵、参将统领。后西官厅改名威武团练营。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罢。

  • 参军

    官名。亦作“参军事”。东汉末车骑将军幕府置为僚属,掌参谋军务。曹操为丞相时,总揽军政,其僚属常有参丞相军事之名,职任颇重。西晋公以上领兵持节都督者,置参军六人,协助治理府事。东晋公府等所设僚属诸曹置,

  • 奋武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初孙策置,表拜孙静为之。建安十五年周瑜卒,鲁肃自赞军校尉迁此,代瑜领兵,有部属四千余人,后增至万余人。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复置,为武职正八品之封赠。官名。隋朝

  • 功曹史

    官名。汉朝郡县官府所属功曹之长,亦称功曹、主吏。主选署功劳、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。由守、相委任,职统诸曹,在诸曹掾史中地位最高,甚至权逾郡丞、长史。三国时郡及晋朝不开府将军、太子二傅、特进、郡县置。南

  • 陪戎校尉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从九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秩均为从九品上。

  • 司

    官名。 西周置。 见《㠱侯弟遗鼎铭》。 职掌不详。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侯弟遗鼎》所记有“司”一职(《文物》1972年第5期),所掌不详,可能相当于《周礼·夏官》之属的司爟,

  • 河北籴便司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初年,差京朝官掌河北市籴粮草。其后,以转运使兼领。后置河北籴便司专领其事,设提举或勾当官一员掌之。哲宗绍圣三年(1096),复令转运司兼领。元符三年(1100),复置。徽宗大观元年(110

  • 海班

    海关征税部职员的一种,又称巡缉科。见“征税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