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朝

中朝

西周时称治朝,在燕朝与外朝之间,皆为议政之所。西汉又称内朝,系指大司马、左右前后将军、侍中、常侍、散骑、诸吏、左右曹、给事中、尚书诸官。自秦至汉初,丞相为百官之长,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。汉武帝为加强皇权,提拔文学侍从之臣为幕僚,加侍中、常侍、给事中等官职,侍奉皇帝左右以备顾问,由此组成中朝,经常参与国家大事决策; 丞相为首的百官称为外朝,实际上变成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。昭、宣以后,担任大司马和将军的外戚重臣多领尚书事,成为中朝核心成员。东汉初年裁并内朝官职,专任尚书,其后宦官、外戚两个集团轮流控制朝政,尚书台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。晋朝仍有此称,但制度似有不同。又,东晋人士亦称西晋为中朝,其义已不同。至宋时,为三省及台省寺监合称。又,朝廷或朝廷百官也泛称中朝。


中朝又称内朝,是天子视政之廷。丞相帅百官治政之处在外,故称外朝,天子视政之廷在外朝和燕朝中间,故称中朝。汉武帝始以左右亲信议事于内廷,故中朝又称内朝。因此,参与中朝议事的大司马、前后左右将军、侍中、常侍、给事中、尚书等被称为中朝官,或内朝官。昭帝宣帝以后,担任大司马和将军的外戚重臣多领尚书事。东汉初曾裁并中朝官,专任尚书,其后,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,尚书台便成了他的手中工具。《汉书·刘辅传》:“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、右将军廉褒、光禄勋师丹、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。”注:“孟康曰:中朝,内朝也。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、侍中、常侍、散骑、诸吏为中朝。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。”其后,东晋人称西晋为中朝。后世也用中朝代指朝中或朝廷。唐朝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,讵肯感激徒媕婀。”到宋朝,中朝又为三省和台省寺监的合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赎罪处

    清刑部所属机构。无额定职官,由尚书酌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数人,在本处办事,掌赎罪事务。凡赎罪案件,均须开列所犯案情,具奏批准后,将应缴银数行文通知户部,令依限期缴纳完毕。

  • 挖铜伯克

    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理挖铜之事。喀喇沙尔、库尔勒及所属布尔古各设一人,秩七品。

  • 太卫

    官名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 更名卫尉为太卫。东汉复故。参见“卫尉”。官名。西汉末年王莽改卫尉曰太卫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详《卫尉》条。

  • 王国防阁

    官名。北齐于王国置防阁四人,掌护卫之事。

  • 东厂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所掌之侦缉机构。始置于永乐 (1403—1424) 前期,但尚未公之于众。十八年(1420) 迁都北京,于东安门外迤北正式建成官署,始为世所共知。设掌印太监一人,以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太监

  • 内司服奄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内司服奄一人,女御二人,掌王后的衣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内司服奄中士,正二命;内司服奄下士,正一命。属天官府司内上士。

  • 左校署丞

    官名。即左校丞。

  • 百工监

    ① 官署名。隋朝行台省下置,有监一员、副监一员、丞四员。唐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下亦置,监一员、丞四员,掌舟车及营造杂作之事。唐朝将作监下亦置,有监一员、副监 (或称少监) 一员、丞一员,掌采伐木材;

  • 中都左右厢别贮院使

    官名,金朝置,从八品,掌拘收退朴等物及出给之事。其佐官有副使一员,正九品;判官,从九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。

  • 牛录章京

    满语官名。原称“牛录额真”,后金天聪八年 (1634) 改是称。顺治十七年 (1660),定汉名为“佐领”。参见“牛录额真”。武官名。清置,见“牛录额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