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书谒者令

中书谒者令

官名。简称中书令。西汉武帝时以宦者典尚书事,故置中书谒者令,属少府。多选用明习法令故事,善为请奏者为之。掌收纳尚书奏事,草拟传达皇帝诏命,交尚书颁下。司马迁被腐刑后曾任此职。宣帝时欲收霍氏之权,因霍山领尚书事,遂令臣民奏事不经尚书,径由中书令出取之,中书宦官大见信用。元帝即位,以中书令石显多典机密,委以政事,贵幸倾朝。成帝建始四年(前29)罢中书宦官,更名中谒者令,专掌宫廷事务,纳奏出令之职仍归尚书。东汉因之。


官名,汉承秦制,置尚书令一人,俸千石。武帝用宦者,并更名中书谒者令,俸二千石,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。成帝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汉书·成帝纪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门副使

    官名。朱元璋吴元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置,从五品,以宦官充任,佐皇门使掌司皇宫各门晨昏启闭,关防出入。后改称门副。

  • 提辖兵马捉贼事

    官名。北宋真宗咸平四年(1001),于益州、梓州、利州、夔州置,皆以知州兼任,职掌与钤辖略同。

  • 殿前赍奏官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庚申十年(公元1860年)十二月由幼主特诏设置,职同天将,专掌朝臣进奏事务,凡一切本章进献,先盖“会同公议”(即天朝的最高政治会议)印章后,盖赍奏官图记,不再由各王互相传递盖印,以资便利

  • 必阇赤

    蒙古语,意为“书史”。又译“必彻彻”。蒙、元怯薛执事中为大汗、皇帝主文史者的称谓。元各官衙中以蒙古文作书之掾史、令史,称为蒙古必阇赤。

  • 民政股主任

    乡、镇公职人员。国民党政府设于乡、镇公所,掌理民政事项。下设干事。

  • 文渊阁提举阁事

    官名。清朝文渊阁之长官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,以内务府大臣一人兼充。掌文渊阁之陈设、启闭等事。随同办事的有内务府司员、笔帖式各四人,供事二人。官名。清置。文渊阁为清代宫内藏书的地方,《四库全

  • 薪者库

    即“辛者库”。

  • 疆理局

    官署名。为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内部分设的六局之一,下设四科:第一科所掌为:一、土地收用法等之具案及颁布事项;二、国有、公有、私有土地之清查事项;三、变更行政区划及统计土地面积事项。第二科所掌为:一、岛地

  • 仓司

    宋朝各路提举常平司简称。官名。又叫提举常平司。宋神宗熙宁年间始于各路设提举常平仓官。称提举常平司或仓司,掌管常平义仓谷物的收藏和分发,保证免役法、市场交易法的实施,考察官吏并加保举或罢免等;丰收年官家

  • 护西胡校尉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北凉段业置。掌管凉州地区少数民族事务。李玄盛以安西将军、敦煌太守领之。见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