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卿

三卿

官名合称。周朝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大国三卿,皆命于天子”,“次国三卿,二卿命于天子,一卿命于其君。”孔颖达疏: “三卿者,依周制而言,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,立司马兼宗伯之事,立司空兼司寇之事。故《春秋左传》云: ‘季孙为司徒,叔孙为司马,孟孙为司空’,此是三卿也。” 亦指三军主帅。《春秋·襄公十一年》: “王正月,作三军”。《公羊传》: “三军者何,三卿也。”或指上卿、亚卿、下卿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 “天子在三卿之中。”杨伯峻注引全祖望《经史问答》: “孟子之世,七国官制尤草草。大抵三卿者,指上卿、亚卿、下卿而言。乐毅初入燕乃亚卿,是其证也。或曰,一卿是相,一卿是将,其一为客卿,而上下本无定员,亦通。”汉魏南北朝指诸侯王国三卿,即郎中令、中尉、大农。也指太子三卿,即家令、率更令、仆。或指太后三卿,即卫尉、少府、太仆。北魏孝文帝定百官,又以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为三卿。


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大国三卿,皆命于天子。”疏:“夏之大国谓公与侯也,殷周大国并公也。崔氏云:三卿者,依周制而言,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,立司马兼宗伯之事,立司空兼司寇之事,故《春秋左传》云,季孙为司徒,叔孙为司马,孟孙为司空,此是三卿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漕运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改漕运司为都漕运司。后分设京畿、江淮、济州三都漕运使司。二十五年,京畿都漕运使司分置内外二司,内司仍旧名,外司称都漕运使司,于河西务置总司,临清置分司,领接

  • 积弩将军

    官名。新莽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“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。”后省。西晋武帝太康十年(289)复置,领积弩营,辖二千五百人,担当宿卫之任。员一人,四品。孟观任此时曾率营兵出征关中。十六国后秦亦

  • 东宫四率

    官名合称。十六国后赵指东宫左、右、前、后四卫率。参见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。

  • 宿治

    官吏隔宿办理公务。喻官风拖沓。《商君书·去强》: “以日治者王,以夜治者强,以宿治者削。”

  • 设立官职。《商君书·定分》:“为法令置官吏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 “三曰废置,以驭其吏。”《春官·内史》: “掌王之八枋之法,以诏王治”,“四曰置”。

  • 武榜状元

    武科目殿试取录的第一名。明朝旧有武科,无武科殿试,故仅有武举人,无武进士、状元之名。崇祯四年(1631)始开武殿试,钦定一甲三人,以王来聘能舞百斤大刀,定为状元,授副总兵。清沿其制,光绪二十七年(19

  • 商标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农工商部附属机构。掌理商标等注册事宜。官署名。北洋政府农商部原设商标登录处,民国十二年(公元1924年)五月五日公布《商标局暂行章程》,改为商标局。以局长、副局长为正副主官,局内分设五科办

  • 首辅

    官名。亦称首揆。明朝对内阁首席大学士之习称。嘉靖 (1522—1566)、隆庆 (1567—1572) 与万历 (1573—1620) 初期首辅、次辅界限严格。首辅职权重于宰相、主持大政,次辅不敢与较

  • 部刺史

    官名。即刺史。汉朝刺史分部,故名。详见“刺史”。官名,即刺史,也称牧。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,掌奉诏条察州,秩六百石,员十三人。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,秩二千石。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,元寿二年复为牧。东

  • 马军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即“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