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事

三事

①居官者应遵循的三条原则,指清、慎、勤。《吕氏春秋·童蒙》:“当官之法,惟有三事,曰清、曰慎、曰勤。”②周朝指三事大夫,即三公。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“三事及大夫,敬尔有官,乱尔有政,以佑乃辟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”郑玄笺:“王流在外,三公及诸侯随王而行者,皆无君臣之礼,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郑言三公者,以经三事大夫为三公也。”③汉朝以后谓丞相,亦有三司意。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天子我监,登我三事。”颜师古注:“三事,三公之位,谓丞相也。”《梁书·任昉传》:“我若登三事,当以卿为骑兵。”


三事即三公。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”注:“三事,三公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谒者假史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时谒者台置谒者十人,以高功者一人为假史,管理其余谒者。

  • 解冠

    即摘掉官帽,喻辞官。《后汉书·逢萌传》:“时王莽杀其子宇,萌谓友人曰:‘三纲绝矣,不去,祸将及人。’即解冠,挂东都城门。”

  • 奎章阁学士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二品,设于文宗天历二年(1329),掌聚集文人学士,鉴赏文籍,兼备皇帝咨询。置大学士二员,正二品; 侍书学士二员,从二品; 承制学士二员,正三品;供奉学士二员,正四品。下辖群玉内司

  •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,唐宋设置,属于吏治类科目。唐于元和元年(公元806年)诏举,元稹等十六人及第。宋于真宗、仁宗时诏举。

  • 上林苑监正

    官名。明置,为上林苑监的主官。见“上林苑监”。

  • 戍将

    官名。南北朝戍的属官。《魏书·张衮传》:“世宗时,(张法)除怀荒镇金城戍将。”武官名。北魏前期军镇,在诸镇之下有军有戍,戍的主官为戍将,《魏书·张衮传》记张法于“世宗时除怀荒镇金城戍将”。戍将统辖地方

  • 右都护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孙权黄龙元年(229),拜陆逊上大将军兼此,权位极重。是年孙权东巡建业,使陆逊辅太子,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,董督军国。蜀亦置,地位稍低。官名,三国吴置,掌都护京师,参与军国大事。黄龙元年

  • 右执法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:“吴置中、左、右执法各一人,平诸官事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评诸官事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:“吴置中左右执法各一人,平(评)诸官事。”

  • 二十六路

    政区名。北宋末年置。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金兵攻克辽燕京,根据宋金联合灭辽的协议,燕云诸州应归于宋,于是诏以山前诸州置燕山府路,山后诸州置云中府路,合元丰时所置二十三路及崇宁四年(公元1105年)

  • 宁徽寺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宁徽寺的主官,见“宁徽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