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河
①即阳乐河。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77:龙门河“源出龙门县(今赤城县西南龙关)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,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,汹涌薄,流数里又伏,至朱家营复出,乃东流为河,径县城南,亦名南河。……龙门河东西流,此横河所由名也”。
②即今四川芦山县东芦山河,为青衣江上源东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龙门河在“县东北五十里。有二源: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;一自徼外东流,经冷砧河,南流会于金鸡峡口,过鱼喜河、八步关、青源河,南流入于青衣江”。
①即阳乐河。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77:龙门河“源出龙门县(今赤城县西南龙关)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,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,汹涌薄,流数里又伏,至朱家营复出,乃东流为河,径县城南,亦名南河。……龙门河东西流,此横河所由名也”。
②即今四川芦山县东芦山河,为青衣江上源东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龙门河在“县东北五十里。有二源: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;一自徼外东流,经冷砧河,南流会于金鸡峡口,过鱼喜河、八步关、青源河,南流入于青衣江”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铜人大小江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铜仁市。万历二十六年 (1598) 改为铜仁县。明洪武初改铜人大小江等处军民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铜仁市。属思南宣慰司。辖境
在今浙江嘉兴市。系明项元汴藏书楼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一》:天籁阁“在秀水县。项元汴,号墨林。有铁琴,因以名阁”。又《嘉兴府二》:项元汴“工绘事,精于鉴赏,其所藏法书名画,极一时之盛,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
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礼山“在县东八十里。梁礼山县盖置于山下”。
东汉改北新成县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二十里。西晋属高阳国。北魏改名新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绥和元年(前8年)置,治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南。属中山国。东汉和帝时改属涿郡。三国魏改属范阳郡。西晋改属高
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西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六年(前479),楚大子建之子曰胜,在吴。楚令尹子西召之,“使处吴竟为白公”。杜注:“白,楚邑也,汝阴褒信县西南有白亭。”(1)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
北宋置,属通远县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乌仑城“以乌仑山而名。为戍守要地”。金称乌伦砦。
一名聚落堡。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“聚落堡在大同县(治今大同市) 东六十里。……明天顺三年筑堡,城周三里。”
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会县: 临江台堡 “在县东南滨海”。
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樟树市。汉豫章都尉治此,故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筑,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