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门

龙门

①即禹门口。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。”

②即伊阙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。以龙门山(今西山)和香山(东山)隔伊河夹峙如门, 因名。唐刘长卿《龙门八咏·阙口》:“独见鱼龙气,长令烟雨寒。”韦应物《龙门游眺》:“凿山导伊流,中断若天辟。”

③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塗山前长江水中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9重庆府:塗山“在府城东八里岷江南岸。山之址有石中分,名曰龙门,其下水与江通,左右石壁有鲤鱼飞跃之状”。


(1)景点名。(1)即禹门口。在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省河津市之间,跨黄河东西两岸。形势如门阙,故名龙门。相传夏禹导河至此,凿以通流,即《尚书·禹贡》所谓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”。龙门山东西对峙,黄河奔流其间,波涛汹涌,出龙门一泻千里。前人咏诗有“禹门三级浪,平地一声雷”。今“禹门春浪”为“韩城八景”之一。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。(2)又名伊阙、伊阙山、阙口、阙塞、阙塞山。以有龙门山(西山)和香山(东山)隔伊河夹峙如门,故名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,为其南面门户。北魏迄晚唐间,在此建寺凿窟。有香山寺、奉先寺、宾阳洞、万佛洞及白居墓等古迹。(3)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西山罗汉崖的峭壁上。从三清阁穿过镌有“别有洞天”四字的狭窄石道,沿石阶而上,至云海、石林的石室平台,眼界豁然开朗。继往南行,危崖壁立,岩间开辟一条傍山开窗隧道抵慈云洞。室内雕观音坐像,其门楹、香炉、藻井及各种装饰,都是在原岩石上雕刻而成。观音像旁立有清道光年间刻的《重修慈云洞吴道士功行碑记》,记载了道士吴来清开凿石室的经过。室外有方形平台及石栏,此处题咏刻石甚多。沿隧道石阶上,即至刻有“龙门”二字的石坊,入内,有石室为达天阁。阁内供奉一尊魁星,提斗执笔,足踏鳌鱼,形象生动,其他门楹、香炉、台案、供瓶及游龙等都是在崖石上精雕细刻而成,浑然一体。室外有月台,护以石栏,凭栏下视,为百丈之悬崖峭壁,有壁联称:“仰笑宛离天尺五,凭临恰在水中央。”整段工程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止于咸丰三年(1853年)。身临其境,海天一色,视野广阔,晨观日出,烟霞变幻,气象万千,可称滇中第一胜境。(2)区片名。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南、雁石溪上源。面积10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因境内龙门硿的龙灵山、溪尾山形势扼要,形成跨进龙岩城必经之门,故名。1949年设龙门乡,1956年改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6年撤销,改设街道办事处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烟草、松、杉。有铁、煤矿。工业有水泥、化肥、造纸、采煤等。福三、厦隘公路交会于此。名胜古迹有紫金山、明建龙门塔。为郭滴人故里。(3)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东北部。龙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唐为万承州治,1929年为万承县治。人口 1400,壮族。为农贸集市,以粮食、竹笋、生姜、苦丁茶、龙眼、黄皮果等为大宗。公路通县城和隆安县。

昆明龙门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连塘城

    在今安徽望江县西北香茗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连塘城“在望江县西北。周二里,门四。旧迹犹存。相传刘裕与卢循战处”。

  • 梁侯驿

    唐置,在今山西襄垣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元年 (954),“北汉兵屯梁侯驿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北汉合契丹兵南下进屯梁侯驿,昭义帅李筠遣其

  • 丹章砦

   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丹章砦“在黄平州西废重安司西南。旧为苗屯聚处”。

  • 温闷峒

    亦名温润峒。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 嘉祐二年 (1057),雷火洞主侬宗旦内属,“又补其子知温闷峒日新为三班奉职”。即“温润寨”。

  • 石塍溪

    即高山溪。今福建平和县东之花山溪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漳浦郡:“西北到石塍溪一百五十里。”

  • 阴盘驿

    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阴盘城。《魏书·郦道元传》:北魏孝昌三年(527),“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寅反状稍露,(司州牧、汝南王)悦等讽朝廷遣(道元)为关右大使,遂为宝寅所害,死于阴盘驿亭”。

  • 陵井监

   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陵州置,为盐监。治所在仁寿县 (今四川仁寿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85陵井监: “按 《图经》: 汉时有山神号十二玉女,为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,因此陵上有井名陵井。”监以陵

  • 不其县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北。高帝七年(前200)封吕种为侯国,后为不其县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四年(93),“夏四月,幸不其”。注:“如淳曰:‘其音基。不其,山名,因以为县。’”东

  • 军将山

    又名军帐山。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太湖滨��嶂山。明洪武《无锡县志》卷2:军将山,“南唐时,尝屯军此山,以御吴越之兵,故以军将名其山”。

  • 荥泽

    一作荧泽。又名荥波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春秋战国时尚与济水、黄河相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荥波既猪。” 又 “道沇水,东流为济,入于河,溢为荥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东径荥泽北,故荥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