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跃泉
即龙泉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代州:龙跃泉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注》谓之云龙泉”。
即龙泉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代州:龙跃泉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注》谓之云龙泉”。
即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东岊岭。元初,辽阳行省以此与高丽国分界。《元史·高丽传》: 至元七年 (1270),“诏西京内属,改东宁府,画慈悲岭为界”。古山名。即今朝鲜黄海北道南境黄州东岊岭。元初为辽阳行省与
又作阳石木河、养息牧河。即今辽河西支流柳河及其上游养畜牧河。明后期,东迁之蒙古察罕儿部驻牧于养善木河一带,见 《万历武功录》、《三朝辽事实录》。后金天聪八年,皇太极遣兵渡辽河,抵阳石木河立营,见 《清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新安县置,为睦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以县南有雉山,因名之。” 唐文明元年 (684) 复改新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,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山县:圣母砦“在县西百三十里圣母山下,一名取毒砦。俗传有圣母取恶蛇弃之,因名”。
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郦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唐初废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复置,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。五代周
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或山西省黄河沿岸。东汉废。
在今甘肃成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成州: “宝应元年没吐蕃,贞元五年,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,咸通七年复置,徙治宝井堡。”在今甘肃省成县东南。唐长庆三年(823年)移成州治此。
古为肃慎。北魏为勿吉。隋唐称为靺鞨。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以北,松花江、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海。《隋书·东夷传·靺鞨》: 凡粟末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黑水、白山七部,“而黑水部尤为劲健”。
一作曲逆。战国燕邑,后属魏。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子城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,三百里通于燕之唐、曲吾。”即此。即“曲逆”。
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迷郎关 “会川卫城南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 “泸津关” 条:“《志》 云: 卫南六十里有迷郎关。一名迷水镇。旧有滇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