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峡
在今甘肃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成县:龙峡“在县南十里。峡南半山有洞,曰雷洞。宋绍兴初,金人南侵,郭执中集乡豪守此以拒之”。
在今甘肃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成县:龙峡“在县南十里。峡南半山有洞,曰雷洞。宋绍兴初,金人南侵,郭执中集乡豪守此以拒之”。
亦作白禅县。东魏置,属临涣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集。北齐属谯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为西宗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。贞观十一年(637) 为宗州治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云南驿。为西宗州治。贞观十一年(
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雅州:“又有小溪,一名百丈河,至州界,俱合流于青衣江。”
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敬信镇防川村附近。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, 日伪与苏联在此发生武装冲突,称为张鼓峰事件。
池州的别名和雅称。唐杜牧《送人》诗:“明年未去池阳郡,更乞春时却重来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16池州:“江右要冲,池阳重镇。”政和中,有范致明编《池阳记》。
①北周改郢州置,治所在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隋大业二年(606)改为义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义阳郡复置,治所在义阳县(今信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、罗山二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义
即今湖北大冶市东与阳新县交界处之大冶湖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金湖 “在大冶县南半里。湖南为兴国州 (今阳新县) 界。春冬则涸,夏潦盛时, 由源口入江”。即池潭水库。
北魏改平陶县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平遥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汾州平遥县称,“魏以太武帝名焘,改平陶为平遥”。隋属西河郡。唐属汾州。元初属太原府,至元二年(1265)复属汾州。明属汾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
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盖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,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。后地入吐蕃,侨治庆州(州治安化县,今甘肃庆城县)界,寻废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 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 德宗时,朱泚据京城,李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, 使王佖、 史万顷 “直抵苑墙神䴥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