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黑龙潭

黑龙潭

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充南侧寿安山北麓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5: 黑龙潭,“土人传黑龙潜中”,故名。为明、清皇家祀雨之地。明成化八年 (1472) 于此建龙王庙,清乾隆三年 (1738)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。庙内碑石林立。

②在今河南卫辉市西。《宋史· 岳飞传》: 南宋建炎二年 (1128),“战胙城,又战黑龙潭,皆大捷”,大败金人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汲县: 黑龙潭 “在府城西。旧时黄河决堤,潴而为潭处也。上有黑龙神庙”。

③在今云南昆明市北二十八里龙泉山麓。相传汉代建有黑水祠,明洪武间改建为龙泉观。今辟为龙泉公园。黑龙潭潭水深黑,产鱼甚多。

④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南安州: 黑龙潭 “在州 (治今云龙镇) 东七里。水深莫测”。


(1)景点名。(1)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路。瀑布自山崖泻下,如白练悬空,山鸣谷应。崖下一潭深数丈,名黑龙潭。潭上有长寿桥,长23米,横跨西溪,状若长虹。桥下悬崖百丈,急湍奔流。近处有“西溪石亭”,亭门石刻一联云:“龙跃九霄云腾致雨,潭深千尺水不扬波。”游人多在此观瀑。1944年于潭南截流筑坝建龙潭水库,蓄水30多万立方米。(2)在河南省卫辉市西。黄河决溢,潴而为潭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建炎二年(1128年)岳飞战金兵于胙城,又战于黑龙潭,皆大捷。即此。(3)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15千米的龙泉山麓黑龙潭公园内。据考为汉代益州郡的黑水祠,唐宋时建道观,元代为龙泉观。因山下有一潭,水自底冒出,源源不竭,色深黑,传为黑龙潜藏其中,故名。现有上下二观,下观为黑龙宫,面潭西而立,创建于明景泰五年(1454年)。北沿石阶而上,为龙泉观,即上观,层楼叠阁,殿宇三重。观内遍种奇花异草,著名的有唐梅、宋柏和明山茶花,被称为“黑水祠中三异木”。碑亭内收藏着历代碑碣、石刻。潭水梅花,山岚烟雾,引人入胜。园内东山嘴山坡上,有王德三等三烈士墓。(4)在云南省丽江市象山脚下。潭面宽阔,碧水澄澈,玉龙雪峰倒映其间。堤上绿树蓊郁,景色极为秀丽。清乾隆二年(1737年),纳西族人民在此建龙神祠,乾隆题“玉泉龙神”,故又名“玉泉”。潭中建得月楼。楼前有郭沫若书题楹联:“龙潭倒映十三峰,潜龙在天,飞龙在地;玉水纵横半里许,墨玉为体,苍玉为神。”极尽玉泉之妙。潭北的五凤楼,精巧美观,1979年从芝山迁此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勐海县东部。格朗和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270。因地处黑龙潭畔得名。产水稻、旱稻、茶叶等。有公路西北接昆洛公路。

丽江黑龙潭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赵佗先人墓

   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赵陵铺东南。为西汉南越王赵佗先人之墓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恒州石邑县: “赵佗墓,在县北十三里。佗,真定人,僭号南越帝,文帝为其先人置守冢,昆弟在者存问之,佗遂释黄屋左纛而称臣。”

  • 平东县

    ①1937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平定县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七亘村(今山西平定县东七亘)。1945年9月与平西县合并,改置路南县。②1940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度县东部析置,治南村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南

  • 荆山县

    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为重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改置南漳县。②南宋宝祐五年 (1257) 置,为怀远军治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。元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废

  • 金钟 (鐘) 山

    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泗城府西隆州: “西南: 金钟山。”

  • 土桥沟镇

   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土桥镇。南接简阳县界。清嘉庆《金堂县志》卷2:“土桥场去城二百二十里。”《清史稿·毛大瀛传》: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张子总部由金堂南进简州,知州毛大瀛率乡勇前往堵御,“行抵土桥

  • 白鸽寨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太平镇南通明村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白鸽寨“在遂溪县东(西)南一百四十里。明隆庆中置。崇祯五年,海贼刘香寇寨,县城为之戒严。本朝康熙迁界废。八年复,九年筑土城。……设水师守备驻守”

  • 辛集镇

    ①即今河北青县西南辛集回族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青县图:西南有辛集镇。②即今河北辛集市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束鹿县图:西北有辛集镇。③即今山东冠县东北辛集乡。清道光《冠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:辛

  • 十四道沟

    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十四道沟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临江县至长白县之途程有十四道沟。

  • 独战山

    在今陕西延长县东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36延州延长县: 独战山“言山高险峻,一人独战可以当千”。

  • 献王陵

    又称河间献王陵。在今河北献县城东北八里河城街乡。河间王刘德为汉景帝之子、武帝之兄,景帝前元二年 (前155) 封为河间王。《史记·五宗世家》 载: 河间献王德 “好儒学,被服造次必于儒者。山东诸儒多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