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龙城
一名和龙城。又称龙城、龙都。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 ·慕容皝传》: 东晋咸康七年(341),“皝以柳城之北、龙城之南,福德之地也,使阳裕等筑龙城”。即此。咸康八年 (342) 自棘城迁都于此。前燕建国迁都蓟后,于此建留后。隆安元年 (397) 后燕慕容宝复以此为都。义熙五年(409) 冯跋于此建立北燕,号黄龙国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 攻克此城后,改置营州。
即“龙城(2)”。
一名和龙城。又称龙城、龙都。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 ·慕容皝传》: 东晋咸康七年(341),“皝以柳城之北、龙城之南,福德之地也,使阳裕等筑龙城”。即此。咸康八年 (342) 自棘城迁都于此。前燕建国迁都蓟后,于此建留后。隆安元年 (397) 后燕慕容宝复以此为都。义熙五年(409) 冯跋于此建立北燕,号黄龙国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 攻克此城后,改置营州。
即“龙城(2)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西北。为江防要地。原名大城港,后改大胜港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元至正二十年(1360),陈友谅攻应天,“杨璟屯大胜港”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西北。合板桥、新林等浦入江处,
即今四川资中县东南莲池铺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89资州: 莲池铺 “在州东二十里”。
战国齐地。在今山东济宁市南五十里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苏秦谓齐宣王曰:“今秦攻齐则不然,倍韩、魏之地,过卫阳晋之道,径亢父之险,车不得方轨,马不得并行,百人守险,千人不得过也。”即此。秦置亢父县。战国
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元江军民府: 路通山 “旧名马笼山。北瞰礼社江,高峰千仞,蔽亏日月”。一线羊肠,通临安路。
亦作亦思弗罕、伊思把罕。即今伊朗德黑兰南伊斯法罕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亦思法杭”。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永和县(今山西永和县)。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唐武德三年(619年)置,治永和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
①唐贞观八年(634)改羁縻西怀州置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。后废。②亦作达州。北宋置羁縻州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境。后废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后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郯城县南四十里。清置驿于此。
亦作赫尔苏门。清置,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即今吉林梨树县东东辽河西岸赫尔苏门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克尔素边门“在吉林城西北四百里,东距伊屯边门一百八十四里”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乐碛镇“去城一百二十里”。李元《蜀水经》卷5:“江水又东经乐碛镇。碛深不过丈余,冬水涸时往往胶舟。谚云:深不过巴阳,浅不过乐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