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萯原
在今陕西长武县北,接甘肃宁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八年 (773),“吐蕃众十万寇泾、邠,郭子仪遣朔方兵马使浑瑊将步骑五千拒之。庚申,战于宜禄。瑊登黄萯原,望虏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长武县: “萯音倍,黄萯,草名也,以草名原。”
在今陕西长武县北,接甘肃宁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八年 (773),“吐蕃众十万寇泾、邠,郭子仪遣朔方兵马使浑瑊将步骑五千拒之。庚申,战于宜禄。瑊登黄萯原,望虏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长武县: “萯音倍,黄萯,草名也,以草名原。”
明景泰七年 (1456) 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高台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高台所: “曰高台者,以其地稍高,控扼戎番之要冲也。” 清雍正二年 (1724) 改为高台县。
汉长安九市之一。《长安志》曰:交门市“在渭桥之北”。
北朝之一。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,国号齐,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,史称北齐。有今洛阳以东,晋、冀、鲁、豫诸省及内蒙古一部分。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。
一作黄卷坂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,旧潼关东北黄河南岸。其坂隆起,下望关城。潘岳 《西征赋》: “溯黄巷以济潼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自潼关北东流,水侧有长坂,谓之黄巷坂,傍绝涧,涉此坂以升潼关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,通天河南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“塞外贡马番族”中,有“住牧伦多布领地方扎武族”和“住牧扎尔通地方札武族”。
明万历十三年 (1585) 升孟密安抚司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缅甸蒙米特。后废。
即占婆补罗的省译。“补罗”是梵语“城”的意思。
即今四川新津县东之杨柳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一年 (870),南诏攻成都,不能陷,遁还,“至双流,阻新穿水,造桥未成,狼狈失度,三日,桥成,乃得过,断桥而去”。即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津县: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为汶山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三里。地节三年(前67)属蜀郡,为北部都尉治。东汉改为汶江道。古县名。东汉建安末改汶江道置,治今四川省茂县北。属汶山郡。西晋改为汶山县。
唐置,属演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。后废。